东方破晓,晨雾徘徊,牟山湖风姿绰约。
黛青山峦连绵起伏,如慈母般温暖,将牟山湖揽在怀间,静谧娴雅,温润淳朴。湖面微风拂过,波光粼粼,白鹭振翅翻飞,轻盈从容,小岛若隐若现,青葱浓郁,湖中有岛,空中有鸟,宛如唐伯虎醉酒时挥毫泼墨的山水画,诗意盎然。
余姚牟山湖,镶嵌于浙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八千年的沧海桑田,沉淀了无数渔火故事与文人墨客的豪情诗篇,悄然滋养旅人心中魂牵梦绕的江南绮梦。
湖光潋滟,自然与湖蟹的共鸣。
牟山湖,鬼斧神工般的写意佳作。春分季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火如荼,倒映湖面似红晕泛起的少女,娇艳欲滴;夏至时日,绿荫笼罩的倒垂柳飘逸如仙,亲吻湖面如浣衣嬉闹的村姑,情窦初开;仲秋时分,恣意翻红的枫树林,层林尽染的斑斓美景毫无遗漏,映照湖面如丰腴健硕的熟女,红颜缤纷;寒冬腊月,晶莹剔透的小雪花纷纷扬扬,飘落湖岸似饱经风霜的姥姥,挺拔依旧。四季牟山湖,千姿百媚,风情万种。
“浙东第一蟹乡”,牟山湖名不虚传,秋风咋起,蟹肥人忙。夜幕降临,蟹农趁着夜色拉起蟹笼,“哗啦!哗啦!”声此起彼伏,满是湖水慷慨的馈赠。牟山湖大闸蟹,蟹壳青如水洗,干净纯粹,蒸熟肉质鲜嫩甜美,金黄膏脂裹挟着湖水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一年一度的秋日大闸蟹节,“蟹王” 评选活动更是激烈精彩,热情的村民炫耀着牟山湖的骄傲,在旅人心中留存了温暖难忘的记忆。
山水秘境,历史与传说的交织。
牟山畔姜山古村,村口清澈的池塘,名为 “美女池”。池边古樟林立,最古一棵已逾千年,树根如巨龙盘虬,错综缠绕,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仿佛巨大的绿伞。南宋名臣杨简树下夜读时,听木鱼声起好奇心,循声遇见弘德和尚埋骨之地,发愿建造了法华寺,从此,香火绵延不绝,寺中康熙年间的铜钟,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依然在敲响,悠扬地诉说往昔,令人沉醉回响。
湖西大旗山下,五夫营房遗址,宛如沉默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岳飞部将牛皋在此扎营练兵,挥洒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如今已化作山间的松涛阵阵,山风吹过时,依稀能听见战马嘶鸣,令人遥想起波澜壮阔的岁月。更为神奇的是“金牛出水” 神话代代传说,据说湖底藏着一头神牛,雷雨交加时,山间回荡 “哞哞” 长鸣声,牟山湖因此而得名。
人文印记,名士与禅意的共融。
弘一法师李叔同云游法华寺,暂居一月有余,伴随晨钟暮鼓,独自漫步湖畔,看孤舟蓑翁独钓,宁静而悠思久远,听晚风穿林打雨,空灵而禅意升腾,法师的禅意与湖水的静谧完美交融,最终化作“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凄美诗句。法华寺内弘一法师纪念室,一桌一椅、一纸一砚间,依然能看见大师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风骨,感受他那宁静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湖畔马家堰老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联着岁月的记忆;古戏台上,越剧《梁祝》婉转悠扬,余音绕梁,台下老人轻摇蒲扇,和声共吟,孩童们嬉笑追逐,天真无邪。街角处,黄鳝舞非遗传承人,手持竹编鳝鱼翩翩起舞,将传承五百年的民俗技艺演绎得活色生香,带游人们穿越时空,感叹古越先民的超群智慧。散发甜蜜香气的状元糕,透着清新苦味的神农茶,彼此交织,牟山湖的市井烟火味十足地道,却也不失文人雅士的雅致韵味。
旅人归处,诗意与烟火的共生。
在牟山湖旅游,享受着诗意般的宁静栖居,体验着红尘生活的欢愉热闹。湖心岛花园度假村木屋错落有致,宛如童话小屋,推窗远眺,碧波一望无际;渔家灶火弥漫牟山湖,游人围着清蒸大闸蟹、河蚌炖豆腐、虾粉汤等美味佳肴,品味香醇的绍兴黄酒,体验最地道、最纯正的江南烟火;微醺夜归民宿,枕着星河入眠,浪漫直追天上人间。
沿湖徒步,寻觅清幽之境,穿过红杉林到黑龙潭,潭水碧绿清澈,头顶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水花,水雾弥漫,如梦如幻,阳光斜射,虹影绰绰,仿佛大自然洒下的绚丽色彩,远胜瑶琳仙境。有诗云:“揽胜牟山湖景奇,湖深径幽人迷离,茶绿蟹红酒相随,无人能忘烟火味。”
暮色笼罩大地,牟山湖褪去白日喧嚣,晚霞如打翻的颜料,将湖水染成金红,渔舟归岸,鸬鹚收起翅膀,栖息船头,放下一天的忙碌。微风轻拂芦苇丛,窸窸窣窣演奏起轻柔的摇篮曲;古樟树下,千年前越女浣纱的美丽剪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
牟山湖,风景独步江南,犹如连接时空的纽带,串联了上古年代的神秘传说、南宋时代的烽火记忆、弘一法师的超脱尘世,也串接了匆匆过客的心意江南。
湖光山色间,道尽千般故事,聆听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