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焚书坑儒的认知仅停留在一句话上,就觉得历史的正确与否,与我们也无多大关系,毕竟逝去的我们无法挽回或改变,便只能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更好的发展未来。所以竟没有对焚书坑儒的起因做深入的猜测和了解,今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听了梅毅对此的讲解,甚是洞悟。
原来这么大的一个历史决定竟然出自于一个饭局,话说当日始皇帝大宴群臣,有位叫周青臣的官员大赞始皇英明,大赞大秦之繁盛。结果另一位儒者淳于越便起身,道““大秦虽好,但是纵观商周朝,皆是用封封制,保证朝廷忠臣和皇帝亲戚的权益,这样有便于国家统一……”此时,除了周青臣因为被淳于越当众难堪而面露不悦外,始皇帝也颇为大怒,但其内怒未恼于表面,毕竟要显示一代帝王的深明大义,就说“既然淳儒有此见解,各位大臣可公然讨论,看到底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哪个更适合秦国发展?”。还有一人,内心与始皇帝有同样的怒气,他便是当朝宰相李斯,也正是因为他提出的郡县制被嬴政采纳,才坐上了宰相之位,当听到有人想采纳商朝周朝的分封制时,可想而知,这可威胁到的是他的权力与地位。故此,待他回去之后,便开始琢磨,像淳于越此类孺人秦国很多,他们没有私心,也只是希望秦国富强的发展,可是他们一天好读古代历史经典,爱有奇思妙想,万一哪天他们的其他谏言被嬴政采纳,岂不严重威胁到他在当朝的权利。政客毕竟是政客,他在宴会上已经观察到始皇的不悦,便趁热打铁,上书始皇,奏章写到:“郡县制是治国的根本,一定不能重走旧路,要坚持下去,但难免会有异声,望始皇能够焚烧古代诸子百家的典籍,保留专业书籍”。始皇读完之后,甚是欢喜,说到了自己心坎里,未经深思熟虑,便批准一个“可”。于是便有了焚书的历史败举。对于坑儒,也只是因为李斯的一己私念,将类似于淳于越等人的博士坑杀。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深思熟虑,不要在气头上做决定,否则可能会酿成千古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