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心空无碍入鸥群

读《庄子》的时候,感受到老庄思想有相通之处。

比如,庄子《骈拇》里有一句话是:“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与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挺像的。聪明,不是看别人,不是揣测和玩弄别人,人真正的明是看到自己。

就如南怀瑾老先生说的:世界上人玩聪明,看不到自己,专门看人家。其实,你以为看清楚别人了,是“得人之得”,其实你变成别人了,你变成没有主观了,你的生命主宰摆在哪里,你都搞不清楚,专门看人家,看人家容易。

在生活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在相的表面上看,与自己有关也好,无关也好。其实都可以随时内省自己。

因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在宇宙实相上没有众生的分别,每个众生都像是自己的影子或者互为镜子。看他人,不是为了评判别人,而是由此内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所谓的耳聪目明与揣度猜测上,就等于把他人当成了自己的主宰。

倘若每个人在相的世界里都像是大海中的浪花,那么一朵浪花与另一朵浪花相互较劲对抗评判,真的重要吗?就算难免有这样的过程和经历,也可以通过学习自修,随时清醒的告诉自己,不要忘记最根本的是能回归大海。

如何能清醒一点?很多悟道的人告诉人们:不要被外相困住。

也许道理说起来简单,但事实上在生活中确实会体会到,在做事做人的过程中,思想很容易被外相困住,会不自觉地在外相上打转,纠缠。什么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绕个没完了。借用小儿子的话说:“这是个bug吧!”,然而,换而言之,阴阳是相对应的,缺口也是突破口。

所以,既知道烦恼也是修行的契机,遇到什么境就应什么境,思想被困住时,静定下来,自然生发打破之法。同时又能意识到不论烦恼是否真实存在,重要的是心能回到虚无,应而不藏。

最近看到南老讲《庄子·马蹄》的资料里说到清朝诗人张船山的名句:“心空无碍入鸥群”,挺受触动的。

由此句诗南老说道:对人对事不用太对立,不要太主观,你处理事、做人,有时候,看到人家好像看不起你,反对你什么的,是你自己主观,你“心空无碍”,一样的平等,过得很自然,也就是庄子这一篇的道理。这也让我想起了《心经》中的“心无挂碍”。

在生活中,遇事时,不管能否做到,可以先用这样的知见反复提醒自己,或许会发觉念头情绪等起落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渐渐体会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感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