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客户过来交流,提到这一年做过的是事情,没有积累,无论是能力和财富都没有太大收获,反而很累。我分享了下我的观点:可能是欲望太多了,做的事情多了,那个事情都看到表象的优化,没有看懂表象的本质动机,加上由于注意力投入分散,对事情的思考不够,产生的价值必然不够,就很难有收获,必然就会感觉很累(本质上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每个看似赚钱的事情,真正去做了,发现早就被那些真正在此事舍得投入注意力的人占据了,于是就不停的换事情,寻找“漏网之鱼的机会”,这世界可能有这种好事吗?换个角度思考,即使有个机会给你,如果你只看见,却看不懂,也没法下手不是吗?
很多人意识中总认为:我要去做xx事情,这个事情好赚钱;但凡这样认识的人,基本是赚不到钱的。之前思考过 赚钱=提供价值的副产品。
我们要真正做到收获机会,就必须要先看懂机会的动机和本质,而不是看见,然后就是看自己的能力可否创造这方面的价值,能力是不是本来就要长期具备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机会践行并成长,这才是最好的状态,让成长尝到甜头,自然就会愈发喜欢价值能力的提升,从而提供的价值更好,形成成长闭环和机会驾驭。
想清楚这个道理,每当看到,碰到所谓的赚钱机会,大脑就应该弹出一个窗口,提醒自己:这个机会,自己是看见还是看懂,自己能够什么价值,价值是不是自己擅长的,或者能促进自己成长的,……如此思考下去,就很容易判断自己的注意力是不是可以投入到这个机会上。
看过来,“看见机会”和“看懂机会”是不同的,看见机会只能说你只看到了机会带来的表象,看懂机会,说明你的能力洞察到了产生表象的动机(本质),在表象上下功夫,就使得机会驾驭能力强。
观察下,但凡机会主义的,都是在表象上下功夫,基本上属于被动表现型,都难以持续产生太大价值,而如果能够看懂机会动机,觉察到表象后面的动机(本质),说明找到了机会的原点,就会准确切入,用能力创造更多动机出来,表象机会就会变的可驾驭,可持续。
这样持续提升能力,刻意练习,反思锻炼自己看懂机会的能力,看懂表象的动机和本质,从“看见机会”到“看懂机会”,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个机会,而是给我们能力准备好一个个场景而已。
如此,可以得出来:
机会=能力者的不同驾驭场景
机会=收割无能力者的注意力
看见机会=表象诱惑
看懂机会=表象本质
例如昨天思考的赚钱和花钱,看见和看懂的差别在于:
想赚钱=想能力如何成长,创造更多价值。
想花钱=想如何享受,等我有了钱后,就可以……
看法不同,注意力投入不同,那个你认为的自己就长的不同。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