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开始准备保研的时候,我写了一下去年我准备的流程,以及问到的经验。希望消除大家的焦虑,更好的针对性地准备。
-1-
预估推免资格
首先大家需要根据本校往年推免情况来预估一下自己是否有推免资格,也可以咨询一下辅导员,他们会有最新的政策动向。
这个可能分为几种情况,
1、成绩够,四六级有缺陷,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准备四六级,同时也要关注各高校的夏令营情况,万一你这次四六级过了呢?
2、成绩稍微和往年的差点,但是四六级都已经过了。你也可以去关注各高校的夏令营,因为有可能本校推免的时候有些人因为四六级卡掉,名额顺延到你了
3、成绩和四六级都稍微有差距,综合前两条,你需要的是运气和努力。但是也可以去试试,不到最后不要放弃。
4、成绩差很多,如果你不死心也可以去试试,万一走了计划外的名额呢?不过还是考研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就算对方学校老师要你也是需要学校的推免资格的。
-2-
确定方向
如果你有一直以来很喜欢的方向,并且有心意的学校,请忽略这条。
为什么一定要提出这条,因为我本人来讲吃了很大的亏,当时并不确定自己的方向,而是凭着感觉乱报,最后了才考虑清楚到底想报什么方向。可是这个时候好老师已经被定住了,再找老师非常困难,所以最后结果不甚理想。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非常想去的而且认为有前途的方向(如果特别喜欢,前途与否也无所谓的,能把一件事情做精湛,到哪都不会差。)
-3-
报名夏令营
现在这个时候大概夏令营报名已经陆陆续续有结束的了。
但是还是建议大家计划好报的夏令营的时间,同一个时间段的最好报两个,以避免有扑空的。
如果心仪的扑空了也没关系,这个时候提前跟自己心仪的老师联系,甚至可以自己跑去见他,前提是不要心疼路费。
-4-
准备
如果你希望去清华北大这种地方,一般都会测试翻译文献的,最好提前准备一下,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一般推免看的是你的综合能力。
可以准备一份英文自我介绍,大多都是需要英文自我介绍的。
面试时候声音要大,准备一下常见问题的回答。
-5-
资料,简历
所有的资料和简历,针对的方向就是你的学术,能力,性格。
有个学长说的好,其实老师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帮他干活,这个导致他们选择一个学生也是非常看重这个学生能否沉下心去做科研,再者综合能力也会考虑。有学术经验就更好了。
也有个别地方会非常看重成绩和英语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还是尽量包装下自己。
-6-
参加夏令营
夏令营一般是包路费和住宿的,在报名的时候会有说明。
如果两个夏令营有冲突的话,尽量选择自己特别想去的那个,并且如果重合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咨询老师能否晚1-2天报道。
如果有考试重合,也可以咨询老师能否晚到。
去夏令营的时候,最好是提前查询这个学校这个院有没有你最心仪的老师,有目的的去找这个老师推荐自己,胜算会比较大,甚至去之前可以发邮件联系一下。
选择老师的时候,
1、咨询师兄师姐,
2、通过院网和发放资料看老师资料,还要关注这个老师手里有没有科研基金了,以防止选择一个老师,但是手里没有项目,难以毕业。
3、老师谈吐,这个就需要大家自己的识人辨物的能力了,如果实在不行,多虚心问问他的学生,旁推测敲一下,应该会有收获的。
夏令营会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其实问题不会太大,甚至如果没有拿到名额,也可以跟心仪老师勾搭上,如果老师愿意要你的话,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7-
确定一下最想去的
夏令营结束,一直到九、十月份推免系统上报名还有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如果夏令营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老师,那么一定要趁早和自己心仪的老师发送邮件,多找几个目标发送邮件,可能会需要你去单独面试。
并且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喜欢的学校招收推免生的通知,因为如果夏令营没有通过,还是需要你去面试和寄送资料的。
如果夏令营通过,并且学校老师说只是最后推免系统填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密切联系老师,因为有些老师可能同时联系好几个学生,最后节骨眼突然说不要你了的。
当然学生也会突然最后说不要老师的,最好不要这样,因为影响一个人的信用。
-8-
推免资格
一般学校都会通知推免资格的确定,校网会有消息推送。
最好提前找一群小伙伴交流信息,以防止自己消息不灵通错过。
也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感。
甚至这个时候还会有各大院校来学校宣讲,如果有面试,就可以省去去他们学校面试的过程了。
-9-
推免系统确定
如果已经确定学校老师了,直接报考学校,校方确定接受,你确定接受预录取,然后就定下来了。
如果还没确定,这时候是最后的机会了,报考学校,然后可能还有最后面试的机会(这个时候几乎都结束了),面试过了以后学校发送录取,你接受。这个最好给自己留个保底的学校,也就是一定会接受你的学校。
这个时候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各个学校不一样。
-10-
查看名单
推免系统大概是二月份会公布高校录取名单,最好是看一下,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没人通知你登录推免系统去看,我就错过了,搞的很焦虑。
-11-
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不同的专业注意的方向不大一样,最好询问一下自己上届的学长学姐。也可以查看微信订阅号上面的文章,还可以看保研论坛。
最主要的还是从个人考虑,每个人侧重的观点不大一样,他们不是你,你也不是他们,最合适自己的还是靠自己去分辨。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