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完您经过漫长酝酿的分享,末学的期待得以满足,感到非常的欣慰,也非常赞叹您的分享,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是真的是自己写的,饱含真诚与谦虚,很佛弟子的态度,随喜。
其次,末学通过反复阅读,简单讲一下,自己的理解,不妥之处,请多包涵:
第一自然段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是:“人们受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佛教批判者多,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很可怕的。”。这个观点不知是否来自您的思考,或者是法师的观点,这个立论,没有论据支撑,貌似没什么说服力。而且一上来评价唯物主义思想对佛教的冲击影响,这即便不是存心树敌,也是在对立。这样讲给大家,不够圆融,因为群里很多人是党员,不都是佛弟子,希望让大家正确的认识佛教,不是靠对立。
第二自然段,是个呼吁,但似乎更像是个对自己信佛的呼吁,中心思想是:“信不信都真实存在,所以我们要深信不移”。这个观点是逻辑问题,同理:信不信上帝都真实存在,我们不能理解上帝是我们感官受限制能力不足,那信佛和信上帝有什么区别?没有讲透彻,切入点是以佛弟子自居而讲,却又不能说服自己,好像再说: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感觉讲的心虚,仿佛自身都不够信,是在说服自己。这样的自说自话,不知能对于大家有何利益?
第三自然段,阐述因果理论,这段依然是在说理,而不是通过法师讲的内容,自己有了什么收获,认识到了什么,生活中有改变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切实利益。
第四自然段,提出了学佛有何作用的设问,目的是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回答,是个过渡段。
而第五自然段是在说:佛陀证悟了,凡夫没有证悟,然后就解释凡夫为何没有证悟,因为因缘不成熟,业、果报之类。这段看出来的确有思考,但是并没有说正面回答学佛有什么用。
第六自然段是自谦,第七自然段是行礼,就不做赘述。
作为没有信仰、非佛弟子的读者,阅读之后,并没有什么感觉,或者有的话是被排斥感,一是没有解决任何对学佛的疑问困惑,二是也无法直接体会到您学佛了的亲身感受,因为您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一句感受的词汇,如:快乐,喜悦,好像学佛不是离苦得乐,欣欣然,而是与唯物主义思想在斗争,在搞革命。
以上是作为普通读者的感受。
下面分享一下个人对写学习心得或推荐的方法:
首先,唯物主义思想与佛弟子一上来就对立,距离感就拉开了。
方法:这一步,要讲自己学习,收听收看到了哪些内容。被法师哪一句点醒,醍醐灌顶了?
陈述事实,强调外缘的作用。
第二,自己还在自说自话,自己还不够坚定,没有讲出自己学习的感受。
方法:收听收看,之后到感受,与自我链接,相关的感受。
与己关联,强调内因的作用。
第三,不要沉浸在他人的观点里,人云亦云被灌输。没修没证的不聊,聊自己修、证的,实实在在的,哪怕是所思所想也可以。
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意识能量,强调转化的作用。
第四:没有表明自己通过学佛,怎么做的,收获到什么利益。从文章阅读来讲,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还一个劲说真实存在,好像不学佛也没什么。
方法:表达自己的行动,自己是如何做的,还有真实的收获、利益。哪怕就是通过法师一句话,点醒了什么,受了启发,对某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增长了新的认识。
指导实践,突显行动效果作用。
只有把自己带入进去,阐述作用,有看得到的成果,有看得到的喜乐、有看得到的利益,才能吸引旁人更深的了解、学习佛法。
其实以上这几个写心得体会的步骤,不是末学在瞎编:其实就是佛法:色、受、想、行、识,顺序都不带变的。末学悟的写心得体会的一些方法步骤,特此分享。
最后,末学还是心怀感恩,师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写这个末学期待已久的,叫心得体会也好,叫链接推荐也好,非常感恩。想必您是发了菩提心的佛弟子,是在家众中荷担如来家业的勇士,胸襟辽阔。末学言辞犀利,不妥之处,请多海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