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92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篇》第9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们先看一下前辈名家注解。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见困难,再去学它,又是再次一等;遇见困难而不学,老百姓就是这种最下等的了。”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生来就知道的,那是最上等。学了才知道的,那是次一等。经历困境后才知要学的,又次了一等。若经了困,仍不学,那就只算是下等了 。”
这则论语的意思大家都理解,关键是符合实际情况么?
“生而知之者”的人有么?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把《四库全书》读完了。弘一大师说,马一浮先生,假设他一出生就开始读书,每天读五本,读到他死,还读不完他所读完的书的五分之一,什么道理?那或许就是生而知之者吧。
按佛家的讲法,因为他前世把书都读完了,今世只是来温习的,所以他一生下来什么都知道。
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曾写到“书到今生读已迟”,说的是宋朝大才子黄庭坚前辈系爱读书女子的一段公案。
还有关于王阳明的前世原是一名和尚:“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至于真假,见仁见智。
南怀瑾先生注解——这则论语是讲教育与天才的关系,孔子说有些人生而知之,这是天才,上等人。的确有些人生而知之,这一点在中外历史上可看到,大的军事家,并不一定懂兵法,中国历史有一句话,说宋代名将狄青作战,是“暗合兵法”。就是说他并不是习武出身,可是自然有军事天才。
其次是“学而知之”,学了才会;再其次“困而学之”,要勉强,大家要有这个精神,自己勉强自己,规定自己努力。
第一种人,我没见过,后两种人,见得却比较多,这也是我现在做樊登读书会,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全民素质的动机之一。
我们的愿景是:文化自信,书香中国,使命是:每年一起读50本书,影响中国3亿人爱上阅读,共享美好,热烈欢迎有志之士与我们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