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4

《心流》


前言



在前面的三讲中,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心流,心流的特征、构成要素与作用,以及阻碍心流发生的因素和心流的反面——精神熵等主要内容。


但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能投入到生活实践,那它就像是一张空头支票,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收益。不过在第一讲我们就说过:精神熵是一种常态,而心流在生活中更像是夜晚的烟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往往昙花一现,难免让人失落惆怅。所以人们的心底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疑问:到底能在哪里获得心流体验呢?


其实,我们并不用因此而感到难过,因为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产生乐趣、获得心流体验的机会,而且作者米哈里还给这些机会做了归纳总结,共分为5种情况,分别是:工作之乐、感官之乐、思维之乐、人际之乐和困顿之乐。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这5种情况的具体内容。



工作之乐




先来说工作之乐。


要知道,我们在退休之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息,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工作。而且有时候因为个人、家庭、生计等问题,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要继续参加工作。


但是在职场中,同事之间私底下最常说的恐怕就是,“我最近工作压力大”、“我很焦虑”、“我最近经常加班”之类的抱怨,很少听到有人说:“工作使我快乐!”


这样看来,工作给人的感觉好像并不是很友好。那既然工作这么辛苦,作者又为什么说工作是快乐的,并且是生活中获得心流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呢?


关键就在于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如果你是将工作当成“一天8小时,按月领工资”的任务,那工作大多数情况是枯燥无聊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自我成长的挑战,并且附带薪水,那你就会发现工作中充满着乐趣。


书中举了一个装配线工人麦德林的故事。麦德林每天的工作很简单,他需要在规定的43秒内装配完一个单元。这样的操作,每个工作日需要重复600次。相信很多人日复一日的做着这种工作都会感到厌倦,但是麦德林在工厂里做了5年多同样的工作,却还是觉得很愉快。


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一名奥运选手差不多,每天训练自己创造装配线上的新纪录,结果经过5年的努力,他仅仅用了28秒就能装配完一个单元。


高速工作时会产生一种快感,麦德林说:“这比什么都好,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同时,他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很快就会达到进步的极限,所以麦德林每周固定抽出两个晚上去进行电子学的课程,拿到文凭之后,他准备找一份更复杂、更具有挑战的工作。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像麦德林一样将工作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挑战,对工作充满着激情,相信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出来。



感官之乐



说完工作之乐,我们再来说说感官之乐。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使用感官,看到、听到、接触到,总之身体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感官带给我们的。所以米哈里指出:“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单单只强调身体,还要注入心灵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一种细小的活动和感受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我们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饭来举个例子,比如晚饭的时候你想做一个西红柿鸡蛋汤。如果你仅仅是将西红柿、鸡蛋这些食材准备好,等水开了之后往锅里面一放,这样做完汤以后我们几乎不能产生任何乐趣。


但是如果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做西红柿鸡蛋汤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如何做好西红柿鸡蛋汤”这件事上。所以,我们会把切好的西红柿先用小火翻炒两分钟,然后加入适量姜末和水,等到水开了之后将搅拌好的鸡蛋缓慢、均匀地倒入锅中,看着鸡蛋在锅里渐渐的翻滚成形,等到出锅的时候再配上少量的香葱末。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做的这锅汤色香味俱全,甚至忍不住拍张照片发了朋友圈,还配上了两个字:完美。


再比如,散步这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锻炼,所以每次周末的时候我都会到附近的公园里走上几圈。刚开始走的很慢,但是如果内心专注于走路这件事情上,不久就会发现自己开始完全沉浸其中,此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协调,走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类似这样的感官体验还有很多,比如听音乐、唱歌、跳舞、练习瑜伽等等。其实,不管是什么活动,只要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体会感官带来感受,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乐趣。




思维之乐




不过,人生美好的事物不一定都通过感官来感知,有些快乐的体验往往发生在内心,由挑战我们思考能力的信息所引起。德国诗人布莱希特曾经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不仅身体的每一种潜能可以构成心流活动,心智的每一项运作也可以产生独特的心流。这便是思维之乐。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我们在专心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各种定理、函数、坐标系、辅助线在大脑中飞速运转,最后突然灵光一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心情是非常愉快的。这就是思维的乐趣。


牛顿就曾在做科学实验时,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次,牛顿想测量煮熟一个鸡蛋需要多长时间,于是他进行了一次实验。但是由于过度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和预判当中,牛顿把原本用来计时的秒表放进了锅里,而另一只手握着鸡蛋在那里计时,很久都没有发现。


虽然是一则科学趣事,但是完全可以反映出深度思考给人带来的沉浸式快乐。所以说内心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快乐的潜力。善于开发内心世界,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际之乐



那么,除了工作、感官、思维能给我们带来心流体验之外,人际交往也是获得心流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天生就有着社交、表达的欲望。如果长时间将自己隔绝在人群之外,孤独就会悄悄找上门来。


在古罗马时期,犯人最害怕的不是死刑,而是被永远地驱逐流放。因为在犯人看来流放是一种更加漫长的死刑。流放的地点通常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此后他们再也无法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们产生联系,成为世界中孤独的存在。就像是现在一个人在团队中受到孤立、排挤一样,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感觉,所以我们渴望人际交往。


但是也有人会说,我每天也在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非但没有获得快乐,还惹来一堆的烦心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那些社交都属于无效社交或者说是质量较低的社交。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曾说过,一种高质量的社交,需要我们放下心中的成见,认真投入情感,以及聆听对方的观点,感受彼此的诉求,才能取得和谐愉快的社交体验。


其实,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比如和老朋友推心置腹的聊天,和上司认真探讨工作都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交体验。


不过,孤独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独处的时候。想要在独处的过程中不被孤独和沮丧所包围,就需要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意识,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4种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心流体验的方式,但是使用这些方式寻找心流时,人们大部分的情况都处在一个比较生活化,常态化的状态中。如果我们的生活遭遇了重大变故,或者陷入困顿、危险之中,又该怎样去做呢?


作者米哈里认为,心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的一种幸福体验。即使在极端困顿的情况下,心流也会发生,并且还会产生奇迹。


有一个名叫鲁吉奥的青年就是如此。他在20岁那年骑摩托车时出现了意外,导致腰部以下全部瘫痪。此前他在加油站工作,喜欢踢足球、听音乐,没有太大的人生追求,日子过得很平淡。


但是在车祸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在鲁吉奥的心里出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必须通过自己来改变目前这种糟糕的处境。所以在休养期间,他去读了大学,并获得了语言方面的学位。现在的鲁吉奥自己创业,替别人做税务顾问。他觉得学习和工作是强大的心流源泉,钓鱼和射箭的效果也不错。最近鲁吉奥还赢得了他所在地区的残疾人射箭比赛冠军。


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后说:“瘫痪使我重生,我必须学会自己穿衣服,好好利用自己的头脑……希望能不断进步,打破残障的限制……”


这样的例子也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通过文学来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在双目失明状态下创造出《二泉映月》绝唱的阿炳,在汶川地震中失去手臂,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国家重点院校的女孩李欣雨等等,都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不凡的生活体验。我相信他们每天的生活也都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怨天尤人,靠着痛苦过日子。


那么,我们在困顿中想获得心流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自我肯定,其次,将注意力集中于外界,最后,寻找到新的出路。比如上面的鲁吉奥青年,在遭遇车祸导致身体瘫痪之后并不是觉得自己的一生已经完蛋了,而是相信自己,并树立了新的目标,然后通过考大学,创业这些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鲁吉奥不仅获得成长,还完成了自己的重生。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音乐家贝多芬也曾说过:“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困苦境遇,只要我们能够掌控自我,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生活依然可以被幸福包围。


好了,今天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分别从工作、感官、思维、人际关系和困顿的处境等5个方面介绍了在生活中获得心流的方式。大家一定要在生活生多多体会哦。


那么,到这里《心流:最有体验心里学》这本书就讲完了,希望通过这几天的讲解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内容总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