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裳马靠鞍,好船要配好风帆。毕业八年来,我始终在穿衣打扮的路上积极行进。最开始的三年,一直保持买买买的节奏,但发觉自己似乎进了一个怪圈,越买,早上醒来穿衣的时候“少那么一件”的想法越是强烈,后来和身边的人讨论起这个话题,大家基本都有此同感。好了,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解决有限的钱包和空间与无限的购衣欲望之间的深刻矛盾?
从第四年起,我开始琢磨解决方案了,因为个人觉得,服装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大好“钱”途。四年来,衣橱的管理经验日趋成熟,成功收获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衣橱,每次打开,顿觉生活美好!
大学毕业后第五年我开始给自己的衣橱做减法和替换大法,成效卓著。第六年我索性建立起一个衣物管理手册(其实只占我随身携带的活页记事本几页空间)。随着管理手册的逐步完善,衣橱管理也越来越省心省力。
衣物管理手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只四列,第一列衣物名称,第二列喜欢程度,第三新旧程度,第四列为备注。
衣物名称顾名思义,就是用六七个字简单描述衣物,包括衣服颜色,材质,长短等主要信息,如黑色毛呢长大衣、米色中长款风衣等;第二列是喜欢程度,我分为五星等级,从五星级的绝对真爱,到四星级的风格优选,到三星级的基本得体,构成了我衣橱的80%,另外还有二星级的可有可无和一星代表的亟待清除;第三列的新旧程度如实描述,虽然这一列是变化的,但我的衣物管理手册基本是每年更新,所以描述还是很可靠的,无需涂改。第四列备注我一般用来写品牌或者处理方式了,有的扔掉,有的捐赠,有的送人。
一件衣服的“生命”,其实只有三个阶段,购买,收纳,处理。所以衣橱管理也可分三个环节进行,即流入环节、收纳环节和流出环节。
【一】流入环节
这个环节就是管理“怎么买”了,买衣服这事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不充砖家了,只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三不原则”:
没去实体店摸过试过的衣服坚决不买;
近一个月没有合适场合穿的衣服坚决不买;
配色超过三种颜色的衣服坚决不买。
三不原则基本上很好的控制了我衣服的流入量,翻翻近几年买的衣服,没有一件是穿着次数是十次以下的,所以未来,这个原则我将继续坚定不渝地贯彻执行。
另外,我每次换季整理衣橱的时候,会大概对想要添置的衣服做个规划,从价格到颜色款式,以防胡买乱买。
【二】收纳环节
我个人的衣橱宽度仅70厘米,和很多姑娘比,堪称迷你,但我觉得足够用了,容量小好管理,夏季的衣服,我衣橱的容量大概是一百件(除了一年四季常驻衣橱的袜子内衣和包包),冬季最多五十件。这是在我打开衣橱能做到整齐美观的情况下。
我只用和衣橱颜色相同的木质衣架,这样打开衣橱,“精品店”的感觉会更加强烈,多几个抽屉用是不错的,越用越觉得抽屉做少了。某宝上衣橱收纳神器千千万万,但买的时候切记注意颜色和尺寸的整齐划一,颜色最好的选择是统一成白色,因为整洁百搭,颜色统一后,衣橱的调性必然提升。那些衣罩最为鸡肋,套上它们的作用很多时候不是防尘而只是让你把里面的衣服遗忘。
【三】流出环节
我衣服的流出只有四种情况:被替换,送人,捐掉和扔掉。很多我觉得百搭的衣服,比如夏天的黑/白/灰T恤我会孜孜不倦地寻找质地和款式更好的,一旦发现果断替换,会根据衣服的价格和新旧程度选择送人或者捐掉;有的时候朋友看中我哪件衣服,如果不是非常喜欢,我也很乐意相送,互相换衣服穿是件挺亲密的事儿;衣服状况还不错的我会洗干净包好扔进小区门口的衣物捐赠箱,真心觉得这种公益是供需两旺,功德无量。扔掉的衣服就不多说了,千万别把破衣烂衫留下当抹布,得不偿失。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希望看完后能让你们有一点儿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