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Amy在我迷茫焦虑的时候推荐我阅读《非暴力沟通》,也感谢自己这么有耐心地读完这本书,最后感谢朋友们一起共读,一起分享,一起进步!
读完书,我努力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
其实我想说真的真的很难做到“观察”,我在生活中一出口就是典型的评论,甚至是嘲讽。读了《非暴力沟通》后,我强迫自己去刻意练习,但有时还是无法区分自己说出来的话是观察还是评论。比如,每次看到女儿坐在地砖上玩,总是脱口而出:“你怎么又坐在地上了,等下感冒了!”我想了下自己这句话,指责成分太大,想着非暴力沟通,改成:“你坐在地上(观察),我有点心烦,我怕你感冒了!(感受)”说完,孩子要么没反应,要么不情愿的起来,明显的没效果,我肯定是我的表达方式不对。最后我选择把句子写下来,一字一字看,一字一字改,这过程中发现,对于“我”、“你”的运用很难,但是很关键,最终改成:“我看到你坐在地砖上,我有点担心,因为地面太冷容易感冒,你是不是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拿个垫子?”我试着实践了下,效果不一样,她马上起来自己去拿了地垫,还邀请我一起坐着玩!
感受
在我逐字修改上面那个句子中,我收获还是蛮多的,我的第一次改动“你坐在地上,我有点心烦,我怕你感冒了”,我用的感受是“心烦”,仔细想想,如果我是孩子,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听到妈妈说“我心烦”,肯定想“你心烦关我什么事,我又不心烦”。最后我用了“担心”,我仔细比较了下这两个词,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于情感连接吧,“我心烦”让人听着带点抱怨和指责,“我担心”带着一点爱。这过程中我的收获是,表达感受看似容易,但用词真的好难,表达感受前,得好好斟酌,在选词上要考虑和对方的情感连接。
需要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对于需要这样概念,我还要继续学习,很容易把需要和请求混还在一起,我的言语中常常犯的错误是“我需要你怎样怎样…”,或者“我要你怎样怎样…”,我一直觉得这个就是要素里的“需要”,其实它是命令,不是需要也不是请求。我重读“我看到你坐在地砖上,我有点担心,因为地面太冷容易感冒,你是不是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拿个垫子?”,问自己这句话里的需求是什么,是“因为地面太冷容易感冒”?不好界定,还需学习!
请求
对于请求,我一直误以为我的请求很明确,但现在发现其实都是命令,“我要怎样”,“我要你怎样”,虽然我的要求很明确,但是这些话语,非但没有情感连接,更多的是阻断连接。再次告诉自己,连接真的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不断复盘自己的行为和话语,同时也相信自己会做的更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