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病毒季,女儿又没能幸免,昨晚她发烧了。
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夜。早起,看着女儿蜡黄的小脸,浮肿的眼皮,恹恹的样子,我心疼的不得了。
老公做好了简单的早饭,准备吃过后带女儿去医院检查。望着餐桌上的牛奶鸡蛋,女儿愣愣地发呆——没胃口。
寡淡的食物不足以应付生病时娇气的胃和挑剔的味蕾。
我蓦然忆起自己小时候发烧的情景:
大约每次发烧都是在冬季,外面的树枝被风刮得呜呜作响,打过针的我裹着被子躺在暖暖的土炕上,晕晕的,不想说话不想动,没有一丝力气。
直到闻到那混合着香油和醋味儿的食物香气,我才缓缓爬起来——我知道,妈妈又做了荷包鸡蛋面。
那碗荷包鸡蛋面,清汤,撒着细细的葱花,细软劲道的挂面里,无一例外裹着一个嫩嫩的荷包鸡蛋,少许醋几滴香油,勾勒了这碗面的灵魂。咬一口鸡蛋,嫩黄的半凝固汁液唇齿留香,喝一口汤,酸爽开胃,生病以来,嘴里的麻苦味道立即被驱散……
那碗荷包鸡蛋面,每次都被我舔得汤干碗净。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样一碗面,带着灵汤妙药般的属性,吃下去,病立刻就好了大半……
最近一次吃这样的荷包鸡蛋是我生完二旭坐月子时,妈妈来照顾我。某天下午,我觉得有些饿,不经意地跟妈妈提了一下。她把点心水果拿到床头,我摇头拒绝,都不想吃。妈妈转身出了卧室。
不一会儿,我就闻到了小时候的那股醋混着香油的味道……
妈妈端来了那碗生病时的荷包鸡蛋面:一样的香气,一样的情景。我顿时胃口大开,接过面呼噜呼噜吃个底朝天。
那碗面,似乎真的有疗愈作用,烙过五脏六腑,穿过经络筋骨,变身细密汗珠,让我大呼“过瘾”。
把碗从脸上移开,我才看到妈妈盯着我的眼神,那里面有柔柔的光,她问我:“还吃吗?”我不好意思答:“不吃了,等晚饭吧。”
今天早晨,面对女儿同样的没胃口。我也转身进了厨房。
那碗荷包鸡蛋面,从没有人教我做过。但,凭着多年来和食物亲密的链接,凭着我对记忆里那味道的执着,片刻时间,我也从厨房端出了一碗散发着香气的面条。
闻着香气,女儿立刻欢实了,拿起汤勺,呼噜呼噜吃起来。儿子也端着不锈钢小碗凑热闹。
记得上学时,有次同宿舍姐妹发烧。大家陪她打完点滴,回宿舍后忙前忙后照顾她。看她眉头紧蹙,纷纷询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吞吞吐吐答道:“想吃妈妈做的荷包鸡蛋面……”
哈,看来,荷包鸡蛋面不分时间不分地域,烙着妈妈的味道,在生龙活虎的我们面前从不曾被忆起。但,它也从没有被忘记,在身体病痛时,连同妈妈的味道,一同被味觉唤醒。温和、清淡、却不失营养,细细地滋润着身和心,疗愈我们的病和痛……
只可惜,那次我们用电热杯煮出的荷包鸡蛋面成了“面坨坨”,没有放香油,无论怎么做,也没做出发烧的姐妹心中的那碗面……
相差久远的,还有她记忆里,每次生病时母亲对她的百般呵护吧!
又是流感易感季,若不小心发烧了,一定要让妈妈做碗荷包鸡蛋面,因为,吃不到那味道,发烧总也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