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让他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
“教育就是让他保持好奇心,让他有提问的勇气”
这话让我想到我们的早安,就像今天早上,YY老师对YZ妹妹的指导,老师先用自己的方式教,看结果,根据结果适时调整方式,去找到YZ妹妹能更好接收的方式做指导。
在这样的动作呈现与言语交流中,教与学在逐步进行,或者深入或者延展,最终达到较好的状态。
也让我想起前些天的一件事情~把碗擦干放进消毒柜。
当时还没开始做就有人给我支招, 东西怎么摆放怎么做。我听着,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觉得这个小事自己会,没有听仔细,也没有全部照做。
第一次,我按照说的把碗擦干一块块的放,但碗柜摆放的位置没有照做,我就要随着擦碗放碗一次次的转身。
——这时,对方提到了方法没有对错,但效率在哪。
于是,第二次,我就改成了把擦好的碗先叠一摞,再抱起靠在身上,一块块放进消毒柜,这样效率就快了吧,也省却了一次次转身的不便。
——但,有二次污染问题。
那第三次,我就搬上凳子,把装着要擦干的碗的柜子放上面,这样离消毒柜近些,我面朝消毒柜也坐着,不用转身,手一伸就拿到碗,擦干一块就顺手放进消毒柜,没有污染,效率也快,我更轻松。
为什么我没有在一开始就做到第三次的结果呢?而且是在别人已经提前告知的情况下。
我想,当时如果是有人示范了第三种场景的话,我可能就直接照做了(当时听着有点没全明白)。
如果这事是我没接触过、或者是觉得难的,我想我会尽量去按照说的做。
是不是就怕我这样的半桶水和自以为是?
或者是只有事上练才学得快?
再或者直接从零跳到王者的难度更大些…
这些因人而异,但这件事还体现了一点…
那就是,经验的重要性。
这第三种方法,是先行者已经摸索出来的效率最高的一种,她直接做了分享,别人却可能领会不到,真是有点“不识货”。
也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但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果的学习方式。
就如这擦碗放碗,结果都能做到,但哪个更好更快呢?
下回,先悉心聆听,不明白具体做法的先问清楚,按说的先做到(可以的话也询问原因,或自己在做中感受),真要弄个究竟就无伤大雅的做个比较吧。
生活处处是学问,会学会问会思考,还有“实践出真知”,不仅在生活上,在早安的身体锻炼上更是明显。
希望我们都可以端正态度,让生活持续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