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开始热了。夏天新晋成为了我最讨厌的季节之三。
冬天冷老感冒,春天过敏夏天血压低。除了深圳几乎没怎么存在过秋季让我感到些许舒适外,其余季节每逢换季暴击加倍。
今天一整天,早上起床开始头晕,我以为自己没睡着。上午持续处于头晕眼黑四肢无力的状态,心中疑惑包子零食没停。中午吃了不少饭,在午休的时候依然处于晕眩的状态。一种躺着还晕的醉人感。
这才感觉到,应该是又血压低了,回家一测90/60。
低压屡创新低倒也是件不新鲜的事情了。
想起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我因为持续一周的眼黑头晕四肢无力,跳舞一转圈就有种随时要晕倒的惊恐感,被芥末押着去港大挂了内科看医生。
在等候区多数是老人,挂的宣传画也都是如何预防高血压及抢救的内容。
等我进去,医生简单询问了我两句后,抬眼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姑娘,年轻女性90%血压都低。你回去多吃点盐吃点肉吃点脂肪就行了,没事儿昂。”
请假半天,到医院一小时,等待半小时,看病5min,我就被轰了出来。
升压药,是不存在的。
我默默查了下资料,关于低血压的病症描述、治疗等的资料可以说是相当少了。不但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如何恢复方面也真的只有锻炼、饮食注意那几句正确的废话。唯一值钱的是这么一段“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ok,气温较高的时候更明显,倒是跟我现在的症状对上了。
简单来说,血压低不会造成我这个“体弱者”的机体、脏器功能的损伤,也不会有致命的风险,因而在医疗诊断系统中将之视为了一个比较正常无需过多关注的症状。
但对我这个个体而言,我所感受到的头晕眼黑四肢无力大脑无法正常运转的糟心感是真实的,我那种随时担心自己会晕倒的恐慌感是真实的,甚至由此引发的我的个体无能感挫败感也同样是真实的。
这里就要提到心理学上的两个概念——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
什么意思呢?医学界认为“体质性低血压”无需过多的关注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和大量实证经验的“客观真实”,而这种症状给我带来的恐慌挫败无力感是我的“主观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隔阂矛盾出在哪里?可能有三种情况:
️1.A拿着一个客观真实的事实去衡量B的主观真实;
️2.A拿着对于他而言的主观真实,去衡量B的主观真实;
️3.A拿着他的主观真实,去衡量B的客观真实。
听起来很绕对不对,举三个例子。
在我讲的血压低的案例中,医生就用她客观真实的数据来告诉我,我没有事儿,只是我的大惊小怪罢了。而对我而言,这就是一种痛苦和折磨。这是情况️1。
对于某些事物的恐惧是存在连续谱系的,比如对于动物的爱就是这样,有些人特别喜欢小宠物,有些人看到狗就吓的走不动道。这都是人们的“主观真实”。而无论是觉得自己狗狗天下无敌最可爱谁都应该爱它,还是觉得狗狗就应该被赶尽杀绝的极端怕狗恨狗人士,他们双方“主观真实”的碰撞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和对立。这就是情况️2所带来的。
情况️3是怎样的呢?B有严重的坚果过敏,A却认为B只是在矫情就是不爱吃的借口。所以A趁B不在的时候,偷偷在B的碗里放了两粒坚果,B因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窒息进了医院,而A却可以摊摊手说他只是好心想帮B纠正过来他的挑食而已。
那么,如何去平衡彼此之间“主观真实”的不对等呢?其实道理已经被大家反复说腻了,真诚的彼此尊重和共情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唯一方法。
唯有彼此尊重和共情,我们才懂得对方说的不行,是真的不行;我们才能感受到对方的肢体非肢体的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不安、恐惧、担心和紧张;我们才能让自己落下来,站在对方的身边,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看这个世界,去理解他的需要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