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康康在幼儿园里因为不愿意分享玩具而遭到老师批评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愤怒。"为什么我要分享?"他心里想。当吴一钶我在得知这件事后,陷入了沉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是否过于强调礼貌,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1、礼貌教育的误区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尹建莉老师指出,过度强调礼貌教育可能会引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表面上看似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但实际上却可能扰乱孩子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们感到情绪烦躁,甚至对周围环境产生敌意。
康康的事件是许多家庭的缩影。在幼儿园,他因为不愿意分享玩具而受到批评,这让他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东西要被迫分享,这种情绪的压抑最终导致了他对环境的敌意。吴一钶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
2、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在育儿过程中,思维训练同样重要。尹建莉老师提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遵循规则。例如,当孩子面临是否分享玩具的选择时,家长可以引导他思考分享的好处和不分享的后果,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1)提问引导思维: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比如,"如果你分享了玩具,会发生什么?如果不分享呢?",比如:
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琛琛(化名)。琛琛对康康的一辆遥控车非常感兴趣,但康康却紧紧抱着它,不愿意拿出来玩。吴一钶我看到了这一幕,我决定用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提到的方法来引导康康。
吴一钶:“康康,你看琛琛好像很喜欢你的遥控车,你觉得如果你给他玩一下,会发生什么呢?”
康康:“他可能会弄坏它。”
吴一钶:“这是一个可能,但也有可能他会很小心,而且你们两个可以一起玩,这样会更有趣,不是吗?”
康康:“嗯,但是如果我给他玩,我就没有得玩了。”
吴一钶:“那我们来想想,如果你们都玩,你们可以轮流,这样每个人都有时间玩,而且还能学会等待和分享,你觉得怎么样?”
康康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点了点头。
2)角色扮演思维: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理解分享和不分享对他人的影响。吴一钶我决定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康康的理解,比如:
吴一钶:“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康康你来做琛琛,我来做你。假设你看到我很想要玩你的遥控车,你会怎么做?”
康康想了想,然后假装自己很想要玩,伸出手来。
吴一钶(扮演康康):“好的,琛琛,你可以先玩一会儿,然后轮到我。”
康康作为琛琛,听到这句话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开始理解分享的快乐。
吴一钶:“看,当你愿意分享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对吧?而且,分享还能让你学会等待,这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角色扮演,康康开始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吴一钶我用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冲突,还帮助康康在思维上得到了成长。
3)情感认同思维引导:教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康康的班上有一个新同学,华华,他因为刚转学过来,对环境还不太熟悉,显得有些孤单和害羞。在一次公开课的课间休息时,康康看到小华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没有人和他玩。吴一钶我注意到了这一幕,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康康学会情感认同。
吴一钶:“康康,你看华华一个人坐在那里,你觉得他现在可能是什么感受?”
康康:“他可能有点无聊,也有点难过。”
吴一钶:“对啊,如果你刚来到一个新地方,不认识任何人,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康康:“我会觉得很孤单,想要有人和我玩。”
吴一钶:“那你现在知道华华的感受了,你觉得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呢?”
康康想了想,然后说:“我可以邀请他一起玩。”
4)情境模拟:创造不同的情境,让孩子在模拟中学习解决问题。
4、吴一钶我的反思:
作为家长的我,我开始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礼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吴一钶我学会了用更多的问题来引导康康,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在本篇文章中,吴一钶用大白话讲述了一个关于礼貌教育和思维训练的例子。吴一钶希望家长你能够从中获得启发,认识到育儿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5结语:育儿的智慧
育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个家长都在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同时引导他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才是育儿的真正智慧。
本篇文章以康康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具体案例和细节,探讨了礼貌教育的误区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家长你的注意,引导家长你在育儿过程中,更加注重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PS1】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和内驱力,点我头像——简信——“圈”,一起探讨更多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话题
【PS2】蕞后,如果你关注孩子专注力如何提升的问题,欢迎转发,点我头像——简信——“专注”,得《如何在不经意间提升孩子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