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去过墓地文保单位,很清楚去现场看到的都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尤其在没有墓前石碑、石刻的高古时期墓,如果不是文保碑指示,更是一点痕迹都没有。所以这次寻访春城土墩墓群前,查了一下当地博物馆是否有墓葬出土文物,想先了解一下大概的时期和当时器物,一搜,离此不远的茅山脚下正好有一座江南土墩墓博物馆(现更名为先吴文化博物馆),就驱车前往,遗憾的是到了以后发现,因疫情防控闭馆后一直未开。
导航找墓群地址,没有,只能搜所在村何庄,到了那里离所在的百培山还有六七公里,顺县道几公里后有一文保部门立的保护公告,左转一公里多看到了国保碑。根据国保碑及保护公告得知,从国保碑向西、向南两条路与湖岸围合的区域即为保护区域,里面散落着一百多座土墩墓。沿着路走了一圈,刚下过雨,到最后一座山岗下面已没有柏油路面,砂土路非常泥泞,只能下车走上山岗,宽阔的湖面一览无余,但不能再前行,连砂土路也没有,全是烂泥坑。所谓百培山,不过是二三十米高的丘陵,起起伏伏的一个个小山岗,其中就有零零散散分布的土墩墓,灌木杂草丛生,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是土墩墓、哪些是丘陵的岗头。有人形容土墩墓像馒首(即馒头),是不准确的,几千年的自然风化,加上农民植树耕种,其实与一般山头无异。每个土墩墓旁边立着一块三四十厘米的石柱,上书“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侧面写“句容市文旅局”,每一面下面是个数字,估计是土墩墓的编号。除此以外,再也无法分辨。
土墩墓是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墓葬方式,直白点说就是平地起坟。目前发现的商周时期土墩墓主要集中在苏南、皖南和浙江一带,苏南的丘陵地区尤为密集,据说有五千多座,句容目前已发现了一千多座。根据已发掘的几百个土墩墓来看,墓室构筑极为复杂,有一墩一墓,更多的是一墩多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密集区域中间都有一座大墓,其他墓以向心的角度建墓并向外散布。一个集中区域往往就是一个家族墓群。数量众多的墓群、复杂的墓室构造也证明了先吴时期江南一带已是人口稠密、文明初创之地,绝不是荒蛮之地,泰伯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流并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快速发展。这种墓葬方式与江南地区水网密集、水位很浅有关系,很多地方水位距地面不足一米,无法开挖墓穴、修筑墓室,只能在平地以砖砌筑墓室,然后封土为丘,形成土墩墓。有人说是先封土丘,再开挖墓室我觉得本末倒置。
墓葬里具体出土文物没有见到,据相关报道有青铜器、玉器、陶器,还有早期瓷器——青瓷。先吴文化博物馆宣传其是唯一土墩墓博物馆是不准确的,无锡的吴文化博物馆就是建在已发掘的土墩墓遗址上的。尚未参观,就不多说了。
春城土墩墓群于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列入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
寻访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九日
2020-04-21于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