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骥才《大回》有感
早晨起来,看见微信群里转的一篇冯骥才的《大回》,一气读完,眼睛一闭,只留下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大回》出自冯骥才老师的作品《俗世奇人》里面。这本书里有几篇作品曾收入中学生课本,可见里面还是深藏着教育意义。
看完《大回》,不得不佩服大回钓技精湛,可以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大回能把钓鱼用的虫子藏在嘴里,我不敢细品,就觉得一阵反胃。好者好,恶者恶,作为奇人不得不令人佩服。
如果说凭技艺钓鱼,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高手,但是大回能给鱼打心理战,对于两道红绳的鱼,连续多日投面团,等鱼心理防线解除了才下钩;遇到紧抓水草的王八,他就把铜环顺着钓杆坠下,吓的王八慌忙丢了水草,结果被拉出水面; 对于三道红绳的鱼用小孩粑粑做钓饵,可见大回不但研究透了鱼的心理,连鱼的生活习性也了若指掌。
这样细节的描写,让人感觉惊奇,不过倒也合情合理,作者如果对钓鱼技巧不了解肯定写不出来,想必冯老先生也是爱钓之人。
读完全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大回的钓技,而是作者最后的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这句话作为点睛之笔在结尾为读者留下了无限思考。
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上曾经出现过这篇文章,全文也不难理解,唯独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一万个人的眼中就有一万个红楼梦。
反复读了几遍《大回》,思考点还是在最后一句话上——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按学生的试卷阅读理解来说,合理即给分,下面我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分享给大家,看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第一,大回是一个玩物丧志之人,俗话说: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一朝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万一恋上鹰,两眼含泪望天空……大回对于钓鱼的热爱已经超越了生活。爱钓鱼之人都知道,为了钓鱼可以三天三夜在水边不吃饭不睡觉,不怕烈日当空,不惧刺骨寒风。大回对于钓鱼的热爱恐怕也不次于此,为了钓而钓,长期以来这样疲惫地生活,身体怎能不油尽灯枯呢?终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在了垂钓之路上。
第二,物极必反,福可为祸。以大回的钓鱼为例作为一种暗示,大自然遭受到了高频度的破坏和开采,最终倒霉的是我们人类,例如森林的过度砍伐,高效农药杀虫的应用,某些高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带给人类的未必是幸福,例如:原子弹的发明,巨大的威力震慑着世人,初衷是为了和平而造,然而却有无数无辜的生命在这样的发明创造下罹难。这些看似达到了某种目的,然而背后潜藏的却是灾难。人类有了高度文明,导致生态自然规律毁坏,最终也会自食其果,这些能人们不也正在自掘坟墓吗?
第三,在杨修之死上可以看出,做人易藏不易外泄,锋芒易纳敛不易射放,这隐含着做人的道理。能人多死在能耐上,太精能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古人云: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露头的椽子先呕糟。对于大回的死,东城里的文人裴文锦——裴五爷用了一句极具讽刺的话总结出一个道理——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第四,能人全死在能耐上。对于这句话也不可全部理解为贬义,一个人在某项领域精心竭力,蜡炬成灰,并非都是坏事,在我国的科研领域,就有数不胜数这样的精英,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倒下。天眼之父南仁东,耗费22年心血主持的大科学天眼工程落成之日,却也是南老的闭眼之时。辽宁舰总设计师罗阳,在2012年12月25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中,播报了辽宁舰舰载机试飞成功的消息,当全国人民还没有在欣喜之中回过神来,下一条消息就是总设计师罗阳劳累过度而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无数国人泪流满面。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也是能人,也是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为了民族的梦想,为了中国脊梁,他们成了垫脚的基石……
第五,大回姓回,然而回姓较少,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布局时是不是早已设计了因果循环?如果说万物皆有轮回,我想大回的命运早就被作者埋藏在了名字里面。因果有报,大回过多地钓杀水族性命,最终得到了惩罚,不然压过大回身子的车为什么恰巧拉了一车鱼?为什么大回的身子被压成了片,而他背的一篓子鱼却完好无损?是巧合还是业报?不得不令人深思,福报轮回的道理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了字里行间里,鱼绝后终于应验,他也最终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
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贪者死于贪,淫者死于淫,智者死于智,力者死于力。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18年8月27日下午6:30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