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老师的一番畅谈,让我深受启发:读书的真正意义,首先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便是迈出第一步时所面临的心理阻碍。
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自己无法坚持到底,又担心读书后一无所获,于是便一直拖延,不肯翻开书本。然而,这种对失败的逃避,恰恰让我们错失了与伟大思想交流碰撞的宝贵机会。
那么,究竟该如何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步,挪动屁股坐到书桌前;第二步,打开书本;第三步,开始阅读。
这看似是玩笑话,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刚开始读书时,不必制定过于宏大的计划,也无需强求自己立刻就有深刻的理解。千万不要一上来就选择《百年孤独》这样的书籍,那无异于自我挫败,相信绝大多数人连第一章都难以读完。在起步阶段,可以挑选一本篇幅较短的书,或者给自己设定一段较短的阅读时间,每天坚持读上几页。哪怕每天只有十几分钟,长此以往,也能汇聚成知识的海洋。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最初的一小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
解决了如何开始的问题,那又该如何坚持下去呢?
读书的益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坚持阅读,会让阅读从一种外在的要求逐渐转变为内在的需求。当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便无需依靠意志力来强行支撑,而是会自然而然地渴望沉浸在书中。要想持续坚持,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难、兴趣引导的原则,稳扎稳打,切不可急于求成。
最终实现读书自由!
当读书真正成为一种本能时,我们便达到了“读书自由”的境界——能够随心所欲地挑选书籍,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这种状态下,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心灵的滋养,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始终保持精神的独立与富足。
读书的旅程,难在起始,贵在坚持。衷心希望每一个渴望阅读的人,都能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抵达那片自由的精神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