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这个课程,只是特别好奇,怎么会有人真的在短短时间里就拥有那么多的硬技能呢?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加上讲师的高颜值也吸引了我,所以我没怎么想就报名了。
老师真正印证了一句话啊——有希望之处定有磨难!其实我们都只看到了她现如今的成果,但我们没有亲身经历她那个时间段,没有体会到她在磨难的时候。
课程结束后,感慨颇多,有不舍,有收获,也有影响,下面简单谈谈吧。
一、我的收获
01 十六格阅读法
十六格阅读法——关于一本书最初的印象都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当看完阅读分析图示时,我知道了我的问题是什么,我知道书本的要点有哪些,我更加察觉到了一些自己面临的现状,最后我还能总结一点东西出来,最为重要的是我可以给别人复述我所看到或者学到的东西,而这整套流程下来,只需要30-40min,非常高效。
这样的方法并非让你读了一遍之后不再触碰它了,好书是值得我们一遍遍精读的,每一次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在碎片化的当下,我觉得它能够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到更多的养分。
现如今,我知道,假如某天因为时间太长,或者读的东西太多,我有点记忆模糊了,但我觉得当我看到自己手绘的图示时,我会立刻记起它,这就是这个方法的亮点。
02 技能拆分与迁移
初听这个词,觉得新颖,但经过深思熟虑后,顿觉茅塞顿开,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解方程一样,把所有的因变量列出来,然后一个个求解,得到最终的自变量。
学习不能盲目,只有真正建立在行动之上的学习才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是为了解决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才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
当面临问题时,我们拆分出解决的方案,并对应学习,然后真正付出行动,建立它们之间理性的内在逻辑关系后,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你也会因此get到这项技能。
03 建立三维行动指南
选择真的至关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有的人永远都在选择的路口处徘徊,因为不敢承担,不会评估。那么,如何选择呢?这里一定要有一个衡量标准,即对自己贡献峰值最大的事情。什么是对自己贡献峰值最大的呢?比如说,你选择的这个事情能不能让你更加高效,能否让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能否让你的短期目标得以实现等等。
而选择的前提是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不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远目标。
然后,去行动。
这就是所谓的三维行动指南,围绕这三个方面不断修正,不断努力。
04 把学习当投资行为
千万不能盲目地学习,要有针对性,也就是带着目的去学习某项技能,并且找到实现自己增长点的关键之处,不断加强,让自己真正拥有硬技能,真本领。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得拥有足够开放的心态,并且有足够多的耐心,实实在在践行精要主义,之后立马行动。
05 学会制定行动计划
不要老想着去管理时间,何不把想这件事的时间用真正有效的行动去填满呢?这样不是才事半功倍吗?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想着诸多计划,做对自己目前来说贡献峰值最大的事情才是良策。而拖延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所以我们最好给自己预留50%的时间,这不是给拖延预支的时间,而是以防各种突发情况。
06 挖掘持续行动的动力,摒弃不良情绪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软技能;而行动的检验标准不是说你是否行动了,而是行动之后是否有成效,否则,一切行动都只会是无用功罢了。
摒弃不良情绪,多和正能量满满的人待在一起,不要过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聆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二、对我的影响和改变
01 第一次线上录音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尝试。当我听到音乐背后我的声音时,有点震惊,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原来我的声音录出来是这个样子呀,原来我的声音也有温柔的一面呀,原来我读得也挺好听的呀。这为我以后当众演讲打下了基础,起码比起原本完全不愿意讲话,要好得多。
02 学会了主动分享
也许是我自己的性格问题吧,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不是个主动的主,很被动,“被动就要挨打”,虽然不至于挨打,但终究会被遗忘和淘汰。现如今,我慢慢试着去分享我的东西,学会自我营销,也有了自信。
03 学会精要
虽然还没完全践行,但对我的影响颇大,现在想问题,做事情,都依照这个标准和原则来进行,感觉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
04 阅读和写作
阅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特别愿意去读一本新书,愿意去画那样的格子,并一一保留,以便之后复习和repeat。而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论是速度,思维和方向,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两周下来,感觉自己或多或少有了改变吧,不论是对自己思维的冲击,还是具体的行动。但以后的路还很长,这两周只是个起点,课程的结束,不代表你要自己画个句号,相反,你人生的路程远远没有结束,不论你给自己定下了怎样的目标,好好践行吧!
愿我们都能拥有好运气,愿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