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带完一个训练营,孩子们大都是上小学的,最小的才三年级。
我们的领导人康老师是个很和善的人,他始终将他的学习理念通过运动加思考慢慢渗透。以因材施教为核心,围绕思考、游戏、运动、休息几个模块开展活动。
他统筹规划我们的行动,启动挑战时却从个人角度启动,保证每个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一档起步,让孩子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再加以鼓励孩子就会有了胜任感。肯定与建立胜任感让孩子们更配合我们的工作。
启动挑战时,我们通常先肯定已完成的结果,再表明要挑战的内容,同时问,谁敢再挑战?同时表达记录标准,最后启动挑战。
比如有一次晨跑,跑完了基础两圈后,我们就说“有没有人再跟我跑一圈?”这时有孩子跟了上来,跑完之后,孩子感觉自己跑了下来,便有了胜任感。如果再以同样的方法让小伙们跑半圈,他们的胜任感便会增加。
学习理念之外,还有生活教育。教育大概分为三种:一种是教导,一种是指导,还有一种是引导,引导就属于生活教育。引导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带小孩最常用的是先联结,再轻推,最后向内看。意思就是先让关系连接,再建立胜任感,最后寻找内在需要。
比如有一次大家都准备集合了,有一个小姑娘赖着不走。我就问:“你要再玩几分钟?”她说五分钟。于是我就让她玩十分钟,这时她会感到开心,玩了十分钟后,她有了胜任感,也就愿意跟着你走了。小孩子基本没有特别耍赖的,如果有特别赖着不走的,我就得走,小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你走了,他也跟着走了。
营里还有人带打火机烧东西的,我们那个营地有一堆玉米秆子,万一烧到那上面就完了。通常我们如果之前就察觉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将他劝离这个地方,之后再开展工作。如果发现他已经开始烧东西,我就要明确提出不可以干这件事。
营里有些小孩子情绪不太稳定,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冲突了。说说冲突过程,找到他们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再让他们说说哪里做的不合适,再反问他们是不是应该给对方道歉?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冲突。
我们的许多游戏也是为主讲内容服务的,在游戏化中强化学习理念,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营后我们开启了一个挑战,追踪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虽然带营之后有点累,但看到小孩子们不断突破,不断精进,也挺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