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产量最高、名气最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千百年来倍受喜爱,她的作品、她的爱情生活、她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以女性作家敏锐独到的感知、细腻生动的笔触、清新高雅的格调创作出了一首首经久不衰的词作。而她的《一剪梅》堪称美的典范。
典雅唯美的意象,女性审美视角特征鲜明。意象脱俗格调高雅是李清照词的标签。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下,普通的物象总能散发别样的迷人情致。词的开篇“红藕”“香残”“玉簟”几个意象轻而易举地描绘出一幅寂寞微凉清新雅致的画面,女性特征极其明显,美而不艳。“红藕”即红莲,莲是夏日的植物,莲花凋零,香味逐渐弥散,秋意悄然来临。“簟”本是凉席,以“玉”字修饰,便显得格外纯洁高贵而美好。男性诗人写秋有“寒蝉凄切”“枯藤老树”这种萧瑟感伤的,亦有“无边落木”“洪波涌起”这种壮阔磅礴的,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种乐观昂扬的。无论婉约或是豪放,都自有一派疏阔硬朗之气。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秋,却柔情百转风流袅娜,读来顿有口角噙香之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精神常常是作者人格气韵的映照,李清照的诗词的意象格调,映射出她纯洁高贵的人格之美,如此美好而又才华横溢的女子,怎不被尊重不被珍惜!因为倍受丈夫的怜惜,她中早期的词才会大胆活泼地呈现出以下的审美特质。
娇嗔的情感之美。不同于一般闺怨作品的忧郁悲戚、缠绵悱恻,也不同于男性作者写闺怨词时满腔怨艾顾影自怜。李清照将相思不得相见的怨情写得活泼泼脆生生。“此情无计可消除”,一个“无计”,有点儿埋怨、有点儿嗔怪,真是无计可消除吗?当然不是 ,还有一计,此计为“相见即可解相思”。这里面亦有分离太久的嗔怪,亦有渴望相聚的羞怯,但她就是不说,看你读得懂否,猜得透否。我们从这字里行间即可窥得这个闺中少妇是受着丈夫怎样的呵护与宠爱。一个“无计可消除”,是当年初见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是相约出游时“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喜,是“读书抹茶”的温存默契,是暂别之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清愁。她的嗔怪,是对丈夫的点拨,是对他是否有不言自明的默契。这里的抒情主人公既有机智聪颖的相处哲学,亦刻画出她娇俏活泼的个性,这是有趣的灵魂,强大的人格魅力。
独立的人格之美。杰出的女词人,具有相对独立、自由的人格。刘小川在《品中国文人》及说道:“李清照从小受父亲影响,生长的环境宽松,性格中洋溢着自由的元素,而大量的阅读写作,又使她汲取了文化的力量。李清照过着传统的日子,却有传统不能束缚的自由面孔。”这种独立自由,在她的作品中也时有体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读来很有深意的句子,它既是一种心心相印的况味,也是显现李清照这个古代女子现代意识的句子。与丈夫久别之后,一般的闺怨词会有“悔叫夫婿觅封侯”的无奈,有“红颜未老恩先断”的不平,有“秋去春来信息稀”的埋怨,也有“梨花满地不开门”的惆怅。但是《一剪梅》却不一样。她不痴缠,不抱怨,更没有怀疑或不满,只是用词句解相思。她坚信在自己思念丈夫的同时,也被丈夫思念着,这是多么宝贵的自信、理解和信任!回到作品开篇,“独上兰舟”,不同于当年与丈夫一起“沉醉不知归路”的同游,人成各,今非昨。丈夫远赴异乡做官,清照绝不会只百无聊赖地苦苦守候,也不会一个人深陷思念忧心忡忡,更不会满腔哀怨感慨红颜易老。她会乘船出行,在自然风光的旖旎中,在诗词曲赋的格调中排遣寂寞,让灵魂有所依,让情感有所寄。这不是《诗经》中的菟丝,在爱情中呈现依附型人格;这是舒婷笔下的“木棉”,与之并肩而立。她不是添香的红袖,只做他人的点缀;她是满腹才学的淑女,可与他诗文唱和。缱绻而不依赖,眷念而不犹疑,这样的感情,哀而不伤;这样独立的形象,是多么富有人格魅力,多么难得。
美是经久不衰的吟唱,历时弥久仍然散发馨香的回响。近千年以前的女子,用她清丽典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的绵长相思和独立的人格形象,成了她的作品中独特的审美范式。今天读来,不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和浸润,更是从爱情的范畴给当代女性积极良好的指引。这就是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