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知刘若英18年后把当年青涩歌曲《后来》拍成画面感强烈的电影《后来的我们》时,矫情的我差一点泪流满面。
高考前一天,我把写好了四个字的纸条递给了他,“相信后来”。
他问后来是什么意思,这不是一首歌吗。我说是啊,相信它就对了。
其实那时候的我,也说不出后来的意义何在。后来,好像所有想要发生的都会到来。后来,好像不满意的不开心的都会随日子远去。后来,总觉得它会给我一份满意的答案。
所以我相信它,我相信后来,深深希望能被它折服。我可以把故事前奏讲得足够悲伤,但只需要用后来二字,就可以让故事翻身成一个happy ending。
可惜,后来往往总是变样。
2
我们曾绕过学校操场走过上十圈都不腻,后来一直没时间回学校去看看,只是偶尔在地铁公交上看到穿校服的男生女生,会忍不住看上好久好久。
我们曾觉得骑上单车就可以浪迹天涯了,一放假就去往校门外的江边游荡,后来把梦想埋进沙堆,见面的激情只剩绿皮火车带来的疲倦了。
我们曾把感情都想象成昏黄路灯下美得触手可及的朦胧面纱,后来柴米油盐的参杂,把你们一直以为坚不可摧的爱扼杀在生活细节的不堪里。
于是,我不敢相信后来了,甚至有些害怕。
怕它的变化带给我前所未有不可想象的摧毁,怕它的浪潮带走我保护不了却又没法舍弃的一切。
在我自以为美好得不可方物的想象里,竟暗藏着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带来的巨变。这种不自知,像极了恋爱中最残酷又不经意间的伤害,是一个正筹划着有你的未来,一个正预谋着何时离开。
这种伤害极为隐蔽,就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一直坚信的“后来”一样,天真把所有甜美的以后都丢给后来背锅。一旦后来没按照你意识中的样子去进行,便开始怀疑我们那个关于后来的命题是否偏离。
只是我们都忘了,后来的变化里,其实一直都藏着眼下我们说不出挽留带来的遗憾。
3
电影《后来的我们》主题曲《我们》中,陈奕迅的声线和偶尔探出屏幕来的身影,把周冬雨和井柏然的爱恨纠缠唱得撕心裂肺。光是隔着屏幕就能看出心碎。
井柏然说:如果那时候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周冬雨说:如果那时候你有勇气就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MV里省去了很多故事背景的源头,只是残忍把结果摊在表面。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欢笑拥抱,为什么又突然撒手走掉,为什么相遇又为什么会分开。
从前有朋友和我说,你永远都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再也不走那条街,再也不敢吃冰淇淋,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女孩一听到那首歌就泪流满面。
似乎很多故事过程里的辛酸与欢喜都变得轻盈,结果的相似成了每场青春剧终最沉重的不变话题。
“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刘若英要表达的电影主题不仅仅是那句唱到沙哑的后来,也不仅仅是对陈升15年暗恋的释然,她已成为一个时代,真的从“后来”的角度去看过去。
高三元旦晚会上英语老师献唱《后来》,同桌听完和我说,莫名感觉这种真的经历过后来的人才能真的唱出那种感觉,而我们都太年轻,唱不出岁月变迁里的坦然。
我点头,久久没有说话。
4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季节,但我们都不擅长挽留。就连把“再见”首字读音修改成“在一起”都说不出口。
陈奕迅用嘶哑又浑厚的嗓音低吟: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该是有多难过才会将遗憾含泪低唱,我在学会离开之后的一个失眠深夜,将遗憾二字改成了快乐。
你存在于我的快乐之中,我又成就了你的快乐。
我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谈起后来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你我因口是心非留下的遗憾,而是只有你在的快乐。
这份快乐的洪荒之力,也许足够将后来的所有变迁,都一一抚平。
我是顾晴栀,一个愿为喜爱的一切奋不顾身的96年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