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极端、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到底怎么了?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近年来,网上屡屡刷到中学校园发生暴力、欺凌和跳楼的新闻报道。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背后反映出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孩子心理方面重视的缺失。

学生跳楼

每一次看到这类新闻的第一感觉就是"心痛",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花样的年华,十七八岁的生命就此消逝,作为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伤心和悲痛啊!相信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是家庭的种子。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具有"居安思危"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新闻报道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因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造成了差异。

让我感到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通过这些惨痛的校园案例教训,还是不能唤醒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

我个人认为,如何预防和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做出过激行为或者选择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有以下两方面工作需要做好。

1、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单位。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一下有关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方便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上课

在学校,老师应该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够以应付、草率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同时,对待每个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放任、不偏袒。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风气。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学生多互动、多沟通。

发现学生有异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时,要及时告知学生的家长或其它监护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有个别的学生,可能是单身家庭,或者父母有残疾障碍,又或者是贫困家庭。老师要多留意和关心这些孩子,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产生过激行为或有暴力、极端的倾向。

霸凌暴力

2、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母校。家庭也是孩子的安全港湾,如果学生在家里都获取不到安全感,那是多么的悲哀和无助啊!

孩子

我认为有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1、硬性教育,就是在家里永远是父母和长辈说了算,根本没有孩子表达的机会,无论什么事情,你只管服从就是了。说白了,就是硬碰硬的教育方式。。2、软性教育,就是在家里孩子就是皇帝,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和长辈都百依百顺,就算孩子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也不去纠正,还一味地夸奖。3、中性教育,就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在家里,经常与孩子谈心里话,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当孩子犯错的时侯,不是立刻一味地责骂,而是耐心的指出他错在哪里,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做得好的时侯,能够及时的给予赞扬和鼓励。总的来说,以上三种教育方式,只有中性教育是正确的。

家庭教育

所以,作为学生家长的我们。应当要自觉、自律,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说粗言秽语,以身作则,教育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矛盾压力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

只有端正自身的言行举止,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和正能量满满的形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而疏忽了和孩子的沟通。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例如:比较自我中心,敏感、容易自卑、烦恼比较多。这些心理特征的出现,主要是与青春期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比较迅速有关系。

与孩子沟通

所以,作为身边的家长和孩子相处沟通的时侯,一定要要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语气。要多表扬孩子,耐心多倾听孩子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就像和同学朋友聊天那样轻松自如。

总结:只要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能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特征的重要性。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朝着乐观向上,健康朝气的方向发展,就能够预防和避免青少年学生产生悲观、厌学、内向和其它的过激行为。

但愿所有校园都不会再有学生欺凌、暴力、跳楼的事情发生,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对于个人的观点,不知大家有何见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

作者:秋雨红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