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帕湾的星条旗—— 一战时期美国海军第9战列舰中队赴英助战秘闻

丛丕

1917年12月7日,在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内,旗号如云、樯桅如林,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的百余艘大小战舰聚集于此,数以万计的海军军官和水兵登上甲板,爬上桅搂,翘首张望,屏息等待。在港湾入口方向的海平面上浮现出几道烟迹,接着数个造型独特的笼式舰桅跃出海面,最后4艘身躯魁伟的战舰排成纵队由远而近,缓缓驶入锚地,在它们的桅顶高高飘扬着星条旗。英军战舰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所有人都向这支正在入港的舰队热情呼喊,挥手舞帽,表达出最诚挚的欢迎之情。英军官兵们如此激动是有原因的,自从1914年8月以来,英国海军大舰队已经与北海对岸的德国海军公海舰队进行了持续三年多的对峙、摩擦和碰撞,现在他们首次盼来了一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由战列舰构成的援军,这就是美国海军第9战列舰中队,这些美国战舰将加入大舰队,并与英军战舰并肩战斗,共同度过战争余下的时光……

跨洋求援

当美国在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作为协约国集团的一员参加一战时,这场战争的海战形势似乎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世界上两支最强大的舰队依旧隔海对峙,即使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也没有给北海的交战格局带来明显改变,但是在大西洋上情势正在发生变化。德国海军在1917年2月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并在短期内给英国的海上生命线造成了摧毁性的打击,直接威胁到日不落帝国的生存根基。尽管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是促使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之一,但是美国政府对于潜艇战的实际影响并无清晰的认识,一方面在于破交战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另一方面也是英国海军部的刻意隐瞒,直到美国参战后英美海军首次进行高层会晤时,英国人才向新盟友坦承了眼下的困境。

1917年4月,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前任大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在伦敦会见了美国驻英海军特使威廉·西姆斯海军少将,杰利科在会谈中透露近期因无限制潜艇战导致的商船损失吨位已经达到每月61万吨,而英国海军对此尚无良策,他还悲观地表示按照目前的损失率,英国将在1917年11月因为饥饿而屈膝投降。杰利科传达的信息让西姆斯和美国政府都倍感震惊。1917年7月,杰利科、西姆斯和大舰队司令戴维·贝蒂海军上将在斯卡帕湾举行了会议,这次英国海军正式请求美国海军派遣4艘无畏型战列舰和6艘驱逐舰加入大舰队,英国海军部希望这些增援力量的到来可以允许大舰队将5艘过时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级前无畏舰退役,从而解放出4000名官兵并配属于新造的轻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上。

■威廉·西姆斯(1885-1936)

在美国参战前夕被任命为驻英国海军特使,英国海军高层通过他向美国海军发出求援要求,西姆斯后来晋升海军上将,本图为中将时代拍摄的。

尽管西姆斯将军向英国方面给予口头保证,但美国海军部最初还是拒绝了英国盟友的请求。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其他海军一样,美国海军也是马汉海权理论的信徒,而马汉教授是始终强调的首要准则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分割主力舰队。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威廉·本森海军上将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亨利·梅奥海军上将当时都非常担忧假如英国战败,美国海军将单独面对德国公海舰队的挑战,而且在参战后,美国海军已经派出驱逐舰参与护航行动,他们不愿意再将最重要的主力舰派往欧洲水域,这样会削弱美国的自卫能力。同时,本森上将还要考虑在太平洋方向与日本发生第二场战争的潜在可能性,自从日俄战争以来,日美关系已经变得不那么和睦了。基于以上原因,在美国参战的最初半年内,美国海军向欧洲战区仅派出了驱逐舰,而非战列舰。

1917年8月,梅奥上将访问了伦敦,与英而在国海军高层进行了一系列会谈,之后本森上将也率领一个海军代表团访英。通过访问两位上将终于亲身感受到形势的严峻,英国在无限制潜艇战中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而在此之前西姆斯少将已经不止一次向华盛顿报告了这一事实。美国海军部的态度随即转变,1917年11月10日,本森上将向海军部长约瑟夫·丹尼尔斯拍发了一封电报,建议立即派遣4艘无畏舰加入英国大舰队,他还特别指出“如果协约国部队在没有美国舰队参与的情况下取得任何更为有利或更具决定性的成果,我们很难对于自己的缺席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丹尼尔斯对于自己的助手十分信任,立即批准了本森的建议。

既然派出增援已成定局,那么美国海军的下一个问题就是选择那些战舰担负这次远征任务。英国海军部要求美国方面派遣燃煤型无畏舰,由于德军的海上封锁使得英国本土的石油供应十分紧张,难以保证燃油型战舰的燃料供应,而作为产煤国,英国能够给予燃煤型战舰充分的燃料保障。于是,美国海军最新型的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被排除在派遣名单之外,它们都是燃油型战舰。丹尼尔斯部长最后选择了由4艘燃煤型战列舰“纽约”、“怀俄明”、“佛罗里达”和“特拉华”号,它们共同组成第9战列舰中队。尽管上述四舰并非美国海军最新的无畏舰,但同样令人生畏,它们都具有21节的航速,装备10~12门305毫米或356毫米舰炮。第9中队的指挥官是经验丰富、才能卓越的休·罗德曼海军少将,他已经从军37年,曾参加了1898年美西战争中著名的马尼拉湾海战,因为表现英勇而获得褒奖。罗德曼对海军的各种知识都十分精通,而且性格友善、和蔼可亲。这些特点使得罗德曼非常适合他未来担任的职务,这是一个兼有舰队指挥官和外交官的角色。经过五个月的犹豫后,美国海军终于在1917年11月的最后一周派出一支主力舰队开赴战场。

■休·罗德曼(1859-1940)美国海军第9战列舰中队指挥官,他曾经参加过美西战争,后来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晋升至海军上将军衔,本图为上校时期拍摄的。
■美国海军“特拉华”号战列舰,属于特拉华级,1910年4月服役,排水量20380吨,航速21节,装备10门305毫米舰炮,1924年退役解体。
■美国海军“佛罗里达”号战列舰,属于佛罗里达级,1911年9月服役,排水量21800吨,航速21节,装备10门305毫米舰炮,1931年退役解体。


■美国海军“纽约”号战列舰,属于纽约级,1914年4月服役,排水量27000吨,航速21节,装备10门356毫米舰炮,1948年7月作为靶舰击沉。
■美国海军“怀俄明”号战列舰,属于怀俄明级,1912年9月服役,排水量27000吨,航速21节,装备12门305毫米舰炮,于1947年退役解体。

风雨征程

1917年11月25日,第9战列舰中队的4艘战列舰在驱逐舰“曼利”号的伴随下从弗吉尼亚州林恩哈芬锚地拔锚启航,目的地是英国大舰队所在的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在这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中,第9中队没有遭到任何敌舰的袭击,但却遭遇另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北大西洋的恶劣天气。几乎在舰队刚刚出发,大自然就开始展示它的无匹威力,强劲的西北风带来冻雨、冰雹和暴风雪,不停洗刷着战舰的钢铁肌肤,当舰队于11月29日航行到纽芬兰附近的大浅滩时,一场极其猛烈的风暴降临了,“怀俄明”号舰长亨利·威利上将后来回忆这是他曾经见过的“最狂暴的海洋”。巨浪和狂风导致舰队旗舰“纽约”号前部舰体破损,进水达250吨,舰首下沉,在当时的海况下极有可能发生倾覆,在整整三天时间里舰员们一刻不停地进行排水作业,以保持舰体的浮力。更糟糕的是,时速达160公里的强风摧毁了桅杆上的所有无线电天线,因此舰队无法向外界发出求援信号。

11月30日夜间,“特拉华”、“佛罗里达”和“曼利”号在风暴中与舰队失散。“佛罗里达”号在风暴平息后与舰队重新会合,但“特拉华”号未能找到旗舰,只能独自完成余下的航程,驶向预定的集结点——苏格兰海岸的沃特角,英国海军“卡罗琳”号轻巡洋舰在那里迎接远道而来的援军。第9中队的其他三艘战列舰也在12月7日凌晨抵达沃特角,但伴航的“曼利”号没有出现在队列中,因为燃料不足这艘驱逐舰直接进入爱尔兰的女王港停靠,对于这艘单薄的驱逐舰来说,能够熬过北大西洋的风暴已属万分幸运。在重新集结后,第9中队在“卡罗琳”号的引领下驶向斯卡帕湾,在入港时受到了英国舰队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罗德曼少将立即向大舰队司令贝蒂上将报到,并表示愿意将他自己、他的舰员和他的战舰奉献给协约国的事业,贝蒂表示接受并同意美国舰队加入大舰队的序列,它们在保留自己的美国番号之外,还获得了在英国海军中的新番号——第6战列舰分舰队。

■1917年12月7日,聚集在大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甲板上的英国水兵们向正在入港的美军第9战列舰中队挥帽欢呼。

入乡随俗

对于第9战列舰中队的成员们来说,从加入大舰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要面对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迅速接受英国海军的标准规范和行动方式,显然要融入一支异国舰队要面临很多困难,而军人天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竞争心态又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幸运的是所有困难都被罗德曼将军以他的睿智、经验和富于专业精神的虚心态度一一化解了,他对第9中队在大舰队中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客观的见解:“我认识到英国舰队已经进行了三年的作战,他们对于这场战争可谓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于海战的理解还停留于理论层面,我们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如果我们要顺利地履行职责,那么在一支舰队中就不能存在两个独立的指挥部,唯一符合逻辑的做法是将我们的舰队和舰员置于英国总司令官的指挥下。”罗德曼少将在整个舰队内传达上述观念,使之深入人心,这种合作精神得到了英国方面的高度赞赏和钦佩。

美国舰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接受英国海军全套的信号、无线电通讯和密码系统,虽然在横渡大西洋的航程中,第9中队各舰的通信部门就已经开始研究英军的信号和通讯方法,但要达到熟练运用尚需时日,大舰队还抽调一批信号兵和无线电操作员派往美军战列舰上,协助美国同行迅速熟悉新的信号和通讯系统,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第9中队加入大舰队三天后,美军战舰就已经能够跟随英国舰队在北海展开编队行动,而且看不出明显的困难。

相比新信号系统的学习,美军舰队更大的困难在于炮术水平的提升,这方面他们与英国舰队的差距非常明显。尽管在第9中队出航前,美国海军向各舰特别补充了一批曾在武装商船上服役的熟练炮手,但就总体而言美军战列舰的枪炮部门依然充斥着缺乏经验的军官和训练不足的新兵,其射击水准也可想而知。1917年12月17日,第9中队在彭特兰德湾进行了加入大舰队后的首次炮术演习,其结果相当令人难堪,充分暴露了美国战列舰在炮术上的缺陷。在1917年底时,英国战列舰普遍可以达到40秒进行一次齐射的射速,其平均炮弹散布范围在270~460米之间,这是长年苦练不辍和战火锤炼的结果。相比之下美国战列舰的射击效率和精准度要逊色许多。“特拉华”号完成一次齐射所需的时间是108秒,炮弹散布范围为434米,“怀俄明”号的散布范围是874米,而“佛罗里达”号更是留下了散布范围1034米的尴尬记录,仅有旗舰“纽约”号的射击成绩比较接近英国海军的平均水平。这个结果被贝蒂评价为“确实糟糕和令人失望”,大舰队司令由此产生了一种看法,不能将这支美国的战列舰分舰队与同等规模的英国分舰队等量齐观。差距激发了美军官兵的好胜心,在随后的日子里,第9中队勤于训练,每次炮击演练都能取得进步,到1918年6月底时,罗德曼少将已经可以充满信心地报告,他麾下战舰的射击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出色。

第9中队在抵达斯卡帕湾后不久,就开始参加英国大舰队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演习中,以便尽快融入英国海军的作战体系中。由于4艘美国战列舰没有经受过战时状态下的高强度出动,舰况较好,航速较快,贝蒂将第9中队视为舰队中两个快速战列舰分舰队之一,按照大舰队的作战预案,在遭遇德国主力舰队并展开战列线时,两个快速战列舰分舰队将分别担任战列线的前锋和后卫,而依据第9中队在英国舰队中的番号序列,它将处在后卫位置,但如果在交战中发生航向逆转的情况,则第9中队将变换为前锋,引领整个舰队投入战斗。显然第9中队的位置相当重要,美军官兵也为能够担当重任而深感自豪。

为了让美国盟友更真切地感受他们在舰队作战中的位置,英国大舰队在1918年1月底举行了一次为期四天的大型对抗演习,舰队全体出动,分为红蓝两军开赴北海的预定海域展开模拟交战,其中蓝军代表德国公海舰队,而第9中队则加入代表英国舰队的红军。就在这次演习中,美军官兵们首次与他们的敌人打了个照面,航行在“纽约”号前方的2艘英国战列舰观察到一艘德国潜艇的指挥塔露出水面,美国水兵们在甲板上目睹了英国战舰对潜艇实施冲撞的机动动作,也看到了驱逐舰投掷深弹的场面,不过最终还是让德国潜艇跑掉了。这次演习进行得很顺利,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极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获得了运用新规范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也首次领教了北海那不逊于北大西洋的狂涛巨浪。罗德曼少将记录了在舰队返航途中的观感:“我看到最大型的战列舰在波谷中仅仅露出上层建筑,但随后又在波峰的推动下犹如巨龟出水般显露出身躯,海水冲刷着整个甲板。”

■“特拉华”号战列舰在炮术训练中进行主炮齐射。在加入大舰队之初,美军战列舰的炮术水平相比英国海军十分逊色。

初登战阵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第9中队的美军官兵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了英国同行对他们的轻视。贝蒂将军在给美国妻子的信中写道:“在我们出动时,美国中队总是竭尽全力表现得最好,他们做的很不错,而且下次还将更棒。我将派遣老罗德曼率领舰队单独执行任务,他对此非常高兴,这将使他们感觉真正投身于战争,我相信他们会平安归来。”

贝蒂准备交给罗德曼的第一个作战任务是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船队护航,这是一项极为重要又具有潜在危险的行动。对于英国来说,斯堪的纳维亚航线极具战略价值,是英国从北欧地区输入铁矿石、硝酸盐及其他战略物资的重要通道,正因为如此这条航线也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德军巡洋舰和驱逐舰曾经两次袭击了斯堪的纳维亚船队,击沉了15艘协约国货船。为了避免此类袭击继续发生,英国海军决定派出战列舰为船队护航,但这又会带来另一个潜在的危险,这支脱离舰队主力单独行动的战列舰分舰队可能遭遇整个德国公海舰队的拦截和围歼,自从开战以来德国海军一直奉行的作战策略就是抓住英国舰队的一部分,并集中优势兵力加以歼灭。

尽管存在这种危险,第9中队仍在1918年2月6日从斯卡帕湾启航驶向挪威,开始执行首次护航任务,伴随他们出航的是英国第3轻巡洋舰分舰队和2个驱逐舰中队,所有参加行动的英美战舰都由罗德曼少将统一指挥,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一名美国将军指挥英国战舰。护航舰队未受阻碍地抵达挪威海岸,但在挪威领海外等待船队集结时发生了意外。2月8日14时刚过,“佛罗里达”和“特拉华”号同时报告发现数条鱼雷航迹,并进行机动规避,“特拉华”号还用76毫米炮向1800米外一个疑似潜艇指挥塔的物体进行射击,驱逐舰也向可疑水域投掷了深弹,所有这些攻击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在2月10日舰队返回基地后,罗德曼少将向贝蒂上将做了正式报告:“佛罗里达”和“特拉华”号各自遭到2枚鱼雷的攻击,两舰都成功规避,未受损伤。然而,战后对照德国海军作战记录发现,当天没有德军潜艇在舰队所在海域发起攻击,因此两艘美国战列舰很可能将水中游动的海豚误认为鱼雷,而这样的误判发生在初次上阵的新手身上实在是太正常了,但随着经验的增长,误判的概率将明显下降。

在首次单独完成任务后不到一周,第9中队再次启航执行护航任务,但这一次是大舰队全体出动,因为有情报显示德国战列巡洋舰已经溜进北海,伺机发动袭击。在出航后,一场猛烈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舰队,“特拉华”号的通风系统在风浪中损坏,导致发电机停止工作,全舰电力中断,被迫减速至12节,并维持低速航行达一个小时。“纽约”号的一名水兵被海浪卷入海中不幸丧生,而当天大舰队有超过12人因风浪坠海牺牲。更加令人丧气的是,大舰队没能找到德国战列巡洋舰,最后空手而归。

在1918年3、4月间,第9中队又在斯堪的纳维亚航线上执行了两次护航任务,这两次行动都遭遇了风暴的袭击,只能保持低速航行,但没有遇到任何敌舰。与此同时,英国海军部对于使用战列舰为商船队护航的必要性越来越表示怀疑,而贝蒂一向反对将宝贵的主力舰用于此类次要任务,因此英国海军决定在第9中队完成最后一次护航任务后,将不再向斯堪的纳维亚航线派出战列舰参与护航,罗德曼的战列舰于4月20日返回了大舰队的新锚地罗赛斯港。然而,就在几天后,德国公海舰队却悄然出击,准备截击斯堪的纳维亚航线,并寻找机会消灭一支孤立的英国战列舰分舰队。德国舰队于4月23日凌晨出航,全体保持无线电静默,因此未被英国海军发觉。然而,“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在次日发生轮机故障,被迫打破静默,发报求援,导致德国舰队行踪暴露。通过截获的无线电通讯,英国海军意识到德国舰队已经出海了,幸运的是由于对斯堪的纳维亚护航行动的变更,当天没有一支英军战列舰分舰队会成为德国人捕获的目标,但贝蒂看到了再次抓住德国公海舰队的良机,立即下令舰体全体出动,这是英国大舰队在战争期间最后一次尝试与对手展开决战,而第9中队有幸参与其中。

令人惋惜的是,“毛奇”号的故障使警觉的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德·舍尔海军上将决定放弃行动,德军舰队掉头返航。4月25日上午,英军侦察舰发现了德国舰队的踪迹,正在开进的英军舰队在得到敌情通报后随即转向,原本处于舰队末尾的第9中队成为舰队前锋,这意味着一旦战斗爆发,这支美国舰队将率先接敌,并带领整个英国舰队展开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决战。遗憾的是这一幕并未出现,精明的舍尔成功避免了战斗,率领公海舰队平安返航。多年之后,罗德曼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经常会想,如果当时我们的战舰能够引领大舰队投入海战,那将是多么荣耀的一天啊!”然而,历史终究没有给他这种机会,德国公海舰队此后一直龟缩港内,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再次出海作战。

■英国海军大舰队司令贝蒂上将(左)在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甲板上与美国海军第9战列舰中队指挥官罗德曼少将(右)握手,两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918年4月,第9战列舰中队的战列舰排成纵队驶入苏格兰的罗赛斯港,该舰队刚刚完成了在斯堪的纳维亚航线上的护航任务。

新丁报到

在1917年底到1918年初的几个月中,第9中队与大舰队共同训练和作战,获益良多,同时罗德曼少将也越来越感觉到,以现有的4艘战列舰很难长时间保持中队的战备水平。由于高强度的出航,各舰的动力系统都负担很重,故障频繁,需要经常检修,这种状况导致第9中队能够随时出动的战舰数量下降到3艘,对于在战列线中担任后卫或前锋的重要角色,这个兵力规模是不能够接受的。英国海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为每一个战列舰分舰队指定一艘备用战列舰,替换因检修缺席的战舰,使得分舰队随时保持充足的作战力量。

借鉴英国海军的经验,罗德曼少将请求美国海军部为他的中队增调1艘战列舰作为备用,他特别希望将“纽约”号的姊妹舰“德克萨斯”号调往英国,他认为两艘同级舰协同作战将更有效率,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火力配置和射控装置。尽管海军部对于这个有悖于美军编制规则的要求有些抵触,但还是满足了罗德曼,1918年2月11日,“德克萨斯”号的身影出现在斯卡帕湾内。罗德曼随后对第9中队的构成进行调整,舰队中火力排第三的“怀俄明”号被列为备用舰,因为它没有同级舰搭档,“特拉华”和“佛罗里达”号虽然也不是同级舰,但是两舰都装备10门弹道性能相近的45倍径305毫米舰炮,而“怀俄明”号装备的是12门50倍径305毫米舰炮。基于同级舰协同作战更有效的想法,罗德曼又提出用“怀俄明”号的姊妹舰“阿肯色”号取代舰队中舰龄最长的“特拉华”号,也获得了批准,但是“阿肯色”号迟至1918年7月29日才从美国抵达斯卡帕湾,“特拉华”号则在次日踏上归国的航程。随着“阿肯色”号的加入,“怀俄明”号重回主力位置,而“佛罗里达”号沦为替补。

■美国海军“德克萨斯”号(左)和“阿肯色”号(右)战列舰在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摄于1919年。这两艘战列舰都在1918年被派往英国,加入第9战列舰中队。

意外收获

从1918年6月底开始,第9中队得到一项新任务,为参与布设“北方雷障”的美军布雷舰提供掩护。“北方雷障”是由美国海军设计的一次布雷作战,计划在苏格兰和挪威之间布设一道长达250海里的水雷障碍带,以阻断德军潜艇从北方进出大西洋的通道,这项计划需要超过70000枚水雷,完全依靠美国强大工业实力的支撑。由于布雷舰的行动海域处于德国海军袭击舰的作战范围内,于是第9中队和大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将为布雷舰提供保护。实际上整个布雷行动几乎没有受到干扰,仅在6月30日和8月8日第9中队曾报告发现德军潜艇的指挥塔或水中出现鱼雷航迹,但是通过后来对照德国海军作战记录得知,这两次警报与斯堪的纳维亚护航行动中的遇袭报告一样都是虚惊一场。

1918年10月中旬,情报显示在北海有德国袭击舰出没。第9中队随同英国第2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和第3轻巡洋舰分舰队于10月12日从斯卡帕湾出击,对德舰展开搜捕行动,但是深秋时节的北海天气非常糟糕,海况恶劣,很难发现德舰的踪影,这支英美混合舰队只能无功而返。10月14日晚间,“纽约”号带领舰队向彭特兰德湾返航途中,突然右舷舰底受到猛烈撞击,稍后在舰尾水下发生了第二次碰撞,导致一侧螺旋桨损坏,该舰只能以单轴推进,航速下降到12节。很显然“纽约”号与某个水下物体相撞,而从当时航道的深度看不可能是沉船残骸或礁石。罗德曼和贝蒂经过分析认为,“纽约”号很可能撞上了一艘正在潜航的德军潜艇,这个倒霉的家伙首先以艇首撞击了战列舰的右舷,之后又撞坏了战列舰的一具螺旋桨,显然这次相撞给这艘潜艇造成了致命伤害,很可能就此沉入海底。通过对德国档案的分析,与“纽约”号相撞沉没的德军潜艇可能是UB-113或UB-123,这实在是一个离奇的战果,也是第9中队在大舰队服役期间击沉的唯一一艘敌舰。

■德国海军UB III型潜艇,在1918年10月14日晚间与“纽约”号战列舰相撞沉没的德军潜艇可能是一艘UB III型潜艇。

不过,“纽约”号的磨难并未结束,由于失去一半动力,该舰在重重护航下向罗赛斯港缓慢返航。10月16日凌晨1时,一艘潜伏在航道上的德军潜艇向蹒跚而行的“纽约”号发射了3枚鱼雷,但都从舰首前方穿过,没有命中。有充分证据显示这是一次确切无疑的攻击,而非虚假的警报。借助满月的光亮“纽约”号上不少军官和水兵都在甲板上看到了鱼雷航迹,护航舰艇也在攻击后不久发现潜艇指挥塔。“纽约”号能够逃过此劫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该舰正常的巡航速度为16节,而由于螺旋桨受损,它当时的航速仅为12节,显然德军艇长错误地判断了目标的航速,从而导致鱼雷失的。最后“纽约”号有惊无险地抵达罗赛斯港,进入干船坞中接受维修。当船坞的水排干后,人们在舰体底部发现了一个与德军潜艇艇首形状相吻合的凹陷,从而证明了与潜艇相撞的推测。

当战争接近尾声时,第9中队仍旧忙碌于频繁的训练和演习,通过高强度的射击训练,整个中队的炮术水平相比刚加入大舰队时都有很大提高,后来抵达的“德克萨斯”和“阿肯色”号也是如此,现在美军战列舰的炮弹平均散布基本控制在550米以内,不过仍然略逊于英国海军的水准。即便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英国海军仍然组织实施了各种演习,其中在1918年9月底,大舰队再次分为红蓝两军进行对抗演习,而且设定的交战距离达到21000米,这在战前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第9中队继续执行“北方雷障”的护航任务,然而事实证明这项计划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尽管布设了70263枚水雷,耗资高达4000万美元(折合2009年币值约为5亿7200万美元),但最终仅有6艘潜艇触雷沉没。

活在异乡

对于第9中队的官兵而言,出国作战虽然光荣,但同时也要忍耐单调寂寞的生活。斯卡帕湾地理位置偏僻,环绕港湾的岛屿基本是远离现代文明的荒芜之地,缺乏娱乐设施。如何使舰队官兵在整个战争中保持活力和士气一直是军队管理层面对的难题。英国海军的一个解决之道在于鼓励官兵开展体育运动,在舰队中间举行多种项目的体育竞赛,包括足球、橄榄球、划船、田径和拳击等,所有官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项目,在竞技中排遣抑郁、锻炼体魄,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

在第9中队加入大舰队后,美军官兵也成为舰队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英国方面特别辟出场地建造了一座美式橄榄球场和一座棒球场。在1918年夏季,第9中队举办了自己的棒球联赛,先后进行了17场比赛,最终“德克萨斯”号代表队取得了冠军。同时,美军运动员在大舰队范围内的各种体育赛事中也表现活跃,成绩突出。在舰队田径比赛中,美军代表队取得了团体成绩第二名的佳绩,而在舰队年度拳击比赛中,美军选手更是所向披靡,来自“佛罗里达”号的一名轮机兵夺取了轻量级冠军,“纽约”号的一位助理木匠和一位司炉工则将中量级和重量级冠军头衔收入囊中。除了参加体育比赛外,美军官兵还会编排表演戏剧、照相、绘画,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自己的军旅生活。当战舰在罗赛斯港接受维修,全舰官兵都能得到上岸休假的机会。1918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贝蒂还给第9中队安排了特别假期,他们不必参加任何训练和出勤,可以尽情庆祝“最伟大的解放日”,有点讽刺的是,这个节日正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宣布独立的日子。

1918年7月22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造访斯卡帕湾,乘坐驱逐舰检阅了大舰队的威武阵容,随后登上贝蒂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在甲板上向有功官兵颁发勋章,而第一位受勋者就是罗德曼少将,他被授予了骑士司令官级别的巴斯勋章,这也是当天授予的最高级别的勋章。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用过午餐后,乔治五世访问了第9中队旗舰“纽约”号,在罗德曼将军的陪同下参观了全舰,包括轮机舱和锅炉舱,并向罗德曼表示了由衷的赞许:“将军阁下,您的锅炉舱几乎和餐厅一样整洁。”之后,宾主双方在罗德曼的住舱内饮用咖啡、吸烟和闲聊,气氛轻松融洽,罗德曼注意到国王陛下非常开心。在结束访问时,乔治五世向大舰队全体官兵发出道别电报,特别对美国舰队表示了感谢和赞赏。

尽管斯卡帕湾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但是也没能躲过1918年至1919年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的侵袭,这场瘟疫在全球范围内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其中也包括英国大舰队的许多官兵。在1918年秋季,在大舰队中平均每天有7人病故,不少战舰因为太多舰员患病而失去作战能力。第9中队同样未能幸免,虽然情况不像英国战舰那样严重,但到11月初时中队内仅有“佛罗里达”号尚未实行隔离检疫,在“阿肯色”号上有259人患病,11人病亡。

■“特拉华”号战列舰的水兵们在甲板上表演自编自排的滑稽剧。
■1918年7月22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访问大舰队,与英美高级将领在甲板上合影,图中自左向右分别是贝蒂上将、罗德曼少将、英王乔治五世、王储威尔士亲王(未来的爱德华八世)和西姆斯中将。

载誉而归

到1918年底时,英德两军舰队在北海的对峙局面与战争爆发时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在陆地战场上德军已经渐呈败像。1918年夏季,德军在西线战场上发动的凯撒攻势最后归于失败,英法军队和陆续抵达的美军一道展开反攻,战局对德军来说一天比一天恶化,德国国内民生困苦,社会动荡,民心不稳,德国政府被迫在10月间向协约国求和。但对德国海军高层而言,他们还看不到战败投降的理由,公海舰队实力尚存,不能接受未经一战就缴械投降的结局。已经升任海军大臣舍尔上将授意继任公海舰队司令希佩尔上将执行作战计划,与英国舰队进行一次鱼死网破的决战。希佩尔拟定了19号作战方案,计划派出驱逐舰对泰晤士河口和佛兰德斯沿岸进行骚扰,引诱大舰队南下,同时以潜艇在中途设伏,削弱对方的实力,最后亲率舰队进行决战。计划虽好,怎奈舰队基层的水兵们早已厌战,拒绝为荣誉牺牲生命,当19号方案的消息被透露出来后,一场兵变随即爆发,公海舰队的军舰上升起红旗,军官们被剥夺了指挥权,希佩尔失去了对舰队的控制,最后的出击也胎死腹中。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停战,一战宣告结束。

作为胜利者的协约国首先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德国公海舰队,因为没有哪个中立国敢于接纳这支充斥着革命情绪、失去纪律的庞大舰队,最后协约国首脑们决定将缴械的公海军队暂时羁押在斯卡帕湾,由大舰队进行监管。11月15日,贝蒂上将接见了德国海军谈判代表胡戈·莫伊雷尔海军少将,商定德国舰队将在福斯湾向英国舰队投降,之后前往斯卡帕湾,在那里等待巴黎和会的最后裁决。11月21日,第9中队作为英国大舰队的一部分参加了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仪式,370余艘战舰上的90000多名海军官兵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这些战舰排成长长的两列纵队等待德国舰队从东方驶来,这还是第9中队的美军官兵们在参战以来首次目睹德国主力舰队的阵容。然而,无论是前来投降的德国舰队,还是接受投降的英美舰队,几乎都被一种阴郁的气氛笼罩着,德国人的心情自不必说,英美舰队司令官们也没有半点胜利者的愉悦,用贝蒂的话说“我的舰队深感沮丧”,而罗德曼少将也有同感:“我们渴望与这支舰队进行一场战斗,可他们却不战而降。”这显然不是真正的海军军人所期望的胜利场面。

■1918年11月21日,德国公海舰队排成纵队驶入福斯湾,向英国大舰队投降,美国海军第9战列舰中队也参加了投降仪式,这是美军官兵首次目睹敌军舰队的真容。

随着战争的结束,第9中队的使命也宣告完成,它在12月1日脱离大舰队序列开始向美国返航。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第9战列舰中队没有得到机会与德国公海舰队进行正面对决,甚至没有参加过一场正式的海战,除了那艘意外撞沉的潜艇外也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尽管如此,第9中队赴英助战的意义仍然不容忽视,它们的到来加强了英国大舰队的力量,扩大了北海对阵双方的实力差距,遏制了德国海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行动的战略企图。更为重要的,通过这次远征行动,密切了英美两国海军的联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战友情谊,以罗德曼少将为首,很多第9中队的军官后来都成为美国海军中最坚定的亲英派人士。在二十年后那场规模更大的战争中,第9中队在一战时期结下的友谊之果对于英美两国海军再次并肩作战产生积极的意义。最后,让我们以贝蒂上将在1918年12月1日向美军官兵发表的告别演说中的评语作为本文的结语:“我一直非常担忧德国舰队再也不会出海作战了,当第6战列舰分舰队加入大舰队时,我的这种担忧更为加倍,我知道他们只能举手投降。显然,第6战列舰分舰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