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对芬兰产生兴趣,是因为听了樊登老师讲的《爱 金钱 孩子》这本书。这本书听了不下5遍,我觉得自己得再找个时间慢慢地来再边看边思考,很深入了解。
这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家 不同家庭 不同父母之间选择不同教养方式的原因,有些时候知道为什么比怎么做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孩子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在育儿路上避免育儿陷阱。也不盲目地跟随其他人的教养方式。
书中关于政策如何影响教养方式环节,是我对芬兰产生浓厚兴趣的环节。在那么一瞬间,我决定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芬兰,这个神奇美丽的国度。
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 Suomen Tasavalta),有着“千湖之国”之称,面积 33.8145万平方千米。
首都 赫尔辛基,人口约55.9万人。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零下5℃,独立纪念日(12月6日)
国旗 呈长方形,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
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
国徽 为红色盾徽。盾面上画有一只金色狮子头戴王冠,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9朵白色的玫瑰花分别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了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9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9个省。
素雅清纯的铃兰是她的国花:象征纯洁和幸福!!
有人认为圣诞老人的家就在芬兰境内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兰电台的一个广播节目宣称,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
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
真是美妙的夜晚 ,孩子们可以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有点心驰神往了。
抛开经济文化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芬兰的教育方法吧,我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分享下。
芬兰的教育事业发达,其教育事业一直被世界许多国家视为榜样。芬兰1921年起实行义务教育。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芬兰还是最不重视考试的国家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走上了依靠标准化考试建立教学责任制的教育改革之路,但是芬兰却毅然决然放弃这个思路。而结果是,从2000年以来,芬兰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各科的成绩,屡屡在国际教育测评中名列榜首,将英、美等国抛在身后。而且最为人称道的是,芬兰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也是最小的。
所有的芬兰儿童在他们年满7岁那年的8月入学,开始他们的9年义务教育,通常是小学6年,初中3年。如今人们普遍认为,芬兰的小学教育为所有芬兰公民的高质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的养成,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芬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道路。芬兰学生的成绩领先全球是教育体制的有利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与课余时间的自主权,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有助于学习的社会与文化氛围,等等。
芬兰的综合学校全部都是公立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小,每班只有20~30人。因为芬兰的学校规模很小,师生间往往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学习共同体,沟通顺畅。
让小学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地方,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学校招生不分学生资质和家庭背景,其结果是学生面貌相同但各取所需。芬兰的教育从来不会为增加儿童的正规教育时间而压榨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时光。
在芬兰,教师职业备受尊重。家长也高度尊重教师的专业性。芬兰的教师任职相当严格。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终身教职。
为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天生的好奇心,小学尤其是一个“考试禁区”。教师在课程计划中享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不需在学年考试或检测上花心思。
学校不仅能够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对教学进行最优化的调整,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因校制宜,事半功倍。这在那些管理死板、以考试为重的教育体制下简直是天方夜谭。
芬兰教学的重点在“学”,而不是帮助学生“备试”。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在使用,各种教学创新都能受到欢迎。
我比较喜欢培养孩子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芬兰的教育模式值得再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因其地理位置,在芬兰能看到极光风景。
希望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去芬兰旅游,并躺在那里的玻璃屋中欣赏着极光····还有和圣诞老爷爷一起合影,去遍这个国度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该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