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满学问,有心的话经常能遇见惊喜。
幸存者偏差就是一例。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阵关于民国时期文章文笔的讨论,网络上流传起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众说纷纭,甚有以此为论据批判起当今的语文教育,大肆鼓吹当今教育如何腐朽,文学水平江河日下。
但其实这根本没有比较性呀,我们现在能看到民国时期的文章大多数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无数人的筛选下来较为优秀的作品,如非要与如今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较高下,那起码样本得均匀吧。
我时常也会有这么一种错觉:总觉得国产片差,外国片才好。
但其实也可以用幸存者偏差这一原理解释。那是因为身在中国,无可避免接触大量的国产片,质量难免良莠不齐。而我们大多数看到的外国片都是已被国外市场筛选过流入中国的。
或认为以前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比现在好。
同样地,现在被视为珍宝的经典,都经过历史的筛选,留下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作品。实际上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实一定有大量的作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消失灭亡在历史长河中。
再举一例,古代的建筑更持久,建筑结构更加牢固。
通俗地讲就是,好的都留下来被我们看到了,其实还是很大一部分是垃圾建筑早已坍塌我们看不到而已,判断时无意把分母的样本缩小罢了。
例子也举不完,就是那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