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回老家探亲,偶然的机会提起小学时候的校长兼作文导师沈老师。父亲告诉我,因一场车祸,沈校长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原本年轻的生命,养家糊口的年纪,就这么尘归尘、土归土。然而,停留在小学六年级作文课上的一幕,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几乎都没有装空调。一到夏天,炎热难耐,三五成群的人们都躲在屋子的阴影底下,感受习习凉风;树上的知了也是不厌其烦地“知了,知了“地叫着。长久的干旱,盼望着夏日里能来一场阵雨,感受一番天降甘霖的快感。
正好这个时候,沈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为《盼雨》,就着眼前的景象与感受,我淋漓尽致、洋洋洒洒表达了下雨之前的所见所闻。动物、植物、人,还有周围的环境,在异常压抑的炎热中期盼大雨的降临。
原本作文水平平平的我,因为那一篇作文,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沈老师作为范文进行了点评。那个自豪,那份感激,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现在想来仍有扬眉吐气的快感。
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小时候的我一直是一个略带自卑,不善言辞的女生。长相普通,才艺普通,学习成绩普通,几乎没有哪一方面特别优秀,能够拿的出手,反正掉在人群中属于找不着的那一类。
就是那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点评优秀作文的那一次。我几乎离优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虽然家境普通,长相普通,成绩普通,没有什么闪光点。可是突然之间有一股力量告诉我,原来我也可以写作,也可以写出美文,也可以有比别人优秀的一面。
现在想来要感谢沈校长,让我可以认清自己。原来,我也不是普通到丢在人堆里,没办法辨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也没有那么难。从三年纪接触作文开始,一直以为只有作文选上面的作文才是范本,自己的写作永远都是在模仿别人的优秀范文。从没想过,其实够得着的便是真情实感,一样值得点赞。
事情已经过去二十五年了,但是对沈校长的那一份感激,那一份感恩依然还在。斯人已逝,但你将永远活在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中,愿活着的家人能够平安顺遂。
谨以此文献给学生时代的导师沈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