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12月6日凌晨,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的两名职工,在上线施工期间,不幸遭到0G383次高铁列车撞轧身亡。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0G383列车是由北京南开往吉林,早上7时35分发车,下午14时55分到站。按照铁路运行惯例,高铁凌晨0点到6点是不载客运营的,车次前加“0”则表明,该次列车在事发时并未载客。
有关人员表示,现各单位已开会通报了相关情况,通报的大概内容是因为相关作业负责人没有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安全制度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上级的作业命令都是用系统层层传递的,但该车间内的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后,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结果令人震惊,导致责两名员工死亡事故的原因竟然是上级用微信群发命令,导致命令漏传,人员未及时撤离!后续我们了解到,相关责任人已被免职。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五亿,它正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为微信具有方便、快捷、利于及时沟通等特点,几乎成为了人手不离的社交工具。但与此同时问题也相继出现,原本用来方便在生活中日常联系的软件,好像因为使用率过高,被大家都默认成了工作软件:微信群发通知和消息,所有人收到要回复;领导指示,讨论业务、工作安排在微信群里进行;甚至单位传输重要文件、统计表格用微信,现在连老师都开始在用微信群布置作业了。
但是,这人命关天的铁路运营安全问题,应该靠一个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来保障吗?如今,微信集合了社交、支付、聊天、阅读等很多功能,本身正在成为一款越来越“沉重”的互联网产品。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流之下,很难保证用户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关键的信息。这也造成了工作和休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员工们长期处于一个“信息疲劳状态”,结果就是导致他们对关键信息的“麻木”。明明铁路内部有更完善、更安全、更权威、更不受干扰信息传播系统,相关负责人却还是选择用微信来传达,生生酿成员工因为没有及时看到微信信息,而被高铁撞轧身亡的事故,教训相当惨痛。
安全重于泰山,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的失误,导致两条人命的损失。无论在任何行业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细致严谨,千万不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付出代价,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最后,我们希望遇害人及其家属得到妥善的赔偿还有合理善后处理,而相关人员也必须要得到应得的惩罚。惩罚其实不是最终目的,杜绝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才是,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莫拿别人生命开玩笑,还大家一个安全有序可依可靠的社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