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武老师的专栏:空房子的隐喻。依照老师的说法是空房子就是指代我们的心,是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的,秘密的,安全的空间,是敞开还是关闭一定要由自己说了算。只有这样才会有掌控感和熟悉感、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活得舒服自在。否则会导致人不能在意识中去做各种想象,甚至切断一个人创造力的来源,阻碍生命力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阐述了地理空间的不自主,没有自己说了算的权利,会造成心理健康的损坏,甚至于父母长期不允许孩子有相对独立,安全,自由的空间时,孩子会感觉在家长面前没有任何的秘密和隐私,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走向成熟。
当孩子有意识的要去争取和维护自己长大的权利时,父母的任性,专制和粗暴的态度会极大的损伤亲子关系。
在这一方面我是我深有体会的。女儿在上小学前一直是和我睡在一起的,六岁开始分床,她是很不乐意,最后就在我的卧室旁边靠墙给女儿铺了一张小床,每天睡觉时可以看到我。那个时候孩子小,对我是特别依赖,不愿分开,对独立的空间没有什么需求。
三年级我们搬家时专门给她布置一个小屋,她很喜欢,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她的房间门和我的房间门都要打开,偶尔忘记了,随手关上时,她不乐意,一定要从新开开,并叮嘱我记着不要关。我觉着这个时候是新的环境,她还没有完全信任,对安全感的需求大过对独立空间的需求。但是,这个时候她对于独立空间已经有了意识,因为她会常常告诉我,这是她的屋,我进去了要敲门,要不然她会不开心。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你妈,给你送个水果了,衣服了,直接就进去了,还敲门,真是小题大做,不由得会有些气恼。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需要独立空间了。
到后来这种冲突慢慢就起来了,孩子上初中时侯,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她会进屋把门关上,而且把门反锁。有什么事,你必须要敲她的门。她呢,我总感觉慢慢吞吞的老半天才把门打开。我也急躁,没好气的问她在屋里干什么?开个门老半天,她也通常没好气的问我什么事?我就会更加生气地说她:你说你在自己家里,为什么要把门反锁,跟你说个话,还要隔着门。孩子通常直接把门又一关,卡塔一声,门又锁上了。我的那个心里就觉得特别生气和难受,觉得当妈妈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有时间会因为批评她的时候,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她那边就砰的一声关上门,卡塔一反锁。我的那个气呀,就会怒不可遏的踢着门,威胁她,明天就把锁给你去掉。她在里面喊,为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明白,当时是我的权利意识在作怪,这是我创造的家,你必须要听我的,就是我发脾气了,你也必须要听完,不能在未经我的允许下门一锁,不听我的话了。还有一点总是不放心孩子一个人是不是偷偷在屋里无节制的玩手机,玩游戏。
可后来孩子一直不妥协,那怕是她一个人在家也总是反锁门,没办法也就接受了,现在彻底明白那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希望总被你打扰。有时想一想我也有这样的需求,想找个地方静一静,为什么那时就不能推己及人,孩子也需要呀。
现在明白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挺好,能透过一些现象明白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的话我们的关系就会更加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