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何工
1955 生于中国重庆,1985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自2005年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生活工作于成都、洛杉矶。
多年以来,何工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展开对东西方社会、地缘政治、权力话语、身份差异等问题的比较学思考,这些思考也成为其艺术活动的观念基础,以知识考古方法建构叙事逻辑,以质疑和批判的态度进行创作,作品以绘画和装置为主要形态。
昨天有缘参观了在麓山小镇艺术馆何工的展览,前面是摘自对何工的简介,周末三点钟开展,我们提前去在麓镇闲逛,天气突然升温,有夏天的感觉,人很少鸟语花香惬意的同时还是心中略微伤感,之前这里可是游人如织啊,这两三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停顿和坚持,让人有些无奈,整个地球都发生了好多变化,许多人永远的离开了,还有些人正在经历着恐惧和…
展馆很大,共四层,从一楼进人时门口有三三两两的站门口,开展仪式刚结束,扫码进入,大人小孩都有都带着口罩,还是很幸运,不管什么时候,向往美好的人,总是想办法创造美好和欣赏美好,进门很有视觉冲击的是个挺大块银色的金属块,有船和海洋等内容,再进一个小门,有倾斜度好高的旧木桌和木椅,感觉像在船舱里,漂洋过海的意思
再前进入2楼大厅,墨蓝色的墙面挂了何工的画,各种材质的,总体是暗色调的,有几副能理解,大部分应该是艺术家想表达的意思,没看懂
跟着参观的人电梯下到负二楼,出了电梯就被一个橘黄色的庞然大物的灯光吸引,仔细看原来是飞机,带腿的飞机,而且是军装裤的腿支撑的飞机,两架,另一个是鸟腿支撑的都是战斗机,看介绍还是汉阳造,不想多逗留步梯上负一楼吧
刚上台阶就被一块随型的灯光吸引眼球,还是在黑黑的暗色空间里,暖暖的灯光,仰头看像是标绘了地图的什么皮质的灯,缓步再上台阶,还是忍不住往那暖光处望去,居然发现灯光上面还有乾坤,一片各色人等,有点像海盗,是哥伦比亚风吗?
步梯走到尽头是厅,一个孤独的铁梯立在中央,还有人在梯上往一个小树林张望,树应该是新移过来的,不知道是不是香樟树,反正有香味,但是树林弄的像案发现场,说实话有点慎得慌
继续往前走路过一个视觉冲击特别强的厅,感觉像被野兽践踏过或者是战场?快速移步
牛粪墙,用牛粪做的砖里面装了100部手机,播放着世界各地的语言,嘈杂纷乱,画面也是单看每一个还好点凑一起麻麻乱乱的不想久留
继续吧,一个大厅立着巨大的一个喇叭,对面是喇叭墙,中间是有声音有图像的海浪,看见有人拍照我们也拍了,后面分享
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细看了,也感觉阴冷,和之前在室温的温度差了一个季节,除了体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出了展厅我是迎着夕阳步行回去的,一路上脑海里还是那些画面感和声音,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在展厅里声音并不大,而且参展的人也都是轻声细语的,非常有艺术范的,但是出来那么久感觉还是能听到海浪声,和那嘈杂的牛粪墙,特别是那巨大的喇叭,响到心里了,其实那喇叭是无声的
可能这就是艺术家用他的理解方式展现给我们的艺术体验感吧,展的名字是《地图》还是《游牧地图》我记不得了,感觉他经历了很多,对世界有不一样的认知,或许是我不能启及的视角,毕竟亲自走过的路和别人告诉你他走过的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四层楼的高度也不一样,看站在哪一层看他的世界也都不一样,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就如同艺术,每个人理解的艺术都是独一无二的,感谢这些为艺术奋斗的艺术家们,在大部分人不能触碰到的领域,耕耘着,不去理会别人的认知和认同,只默默的做自己,甚至是孤独的,撕裂的,挣扎的自己,比如梵高,比如毕加索甚至是霍金等,这些在独特的领域孤独骄傲的活着的人,艺术涉及的范围也广也深,能进去的人不多,比如我等,只能踮起脚望一望,或者多望一望,再多望一望,
合适自己的领域,比如书法,绘画,舞蹈,音乐,体育,文学是滋养,愿意久留,今天的艺术也感触颇深,这世界除了阳光,鲜花和美好,还有其他,刻意回避是一种态度,提醒世人旅途快乐和风险都在,嘈杂和妙音不是单独存在的,纷扰嘈杂有时候是一种习惯,习惯到没有觉察力啦,是不是也可怕,人间旅途,你我同行,有阳光的地方也有影子
分享展馆部分相片,因为展馆介绍是免费展出一段时间,作者以后可能就要游牧世界去了,所以本人理解是可以发图片分享的,确实没有经过作者同意,希望不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