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大乱斗1.笑傲诸侯
武王伐纣后周部落成为炎黄集团的CEO,划分地盘,天下太平,然而此时的黄河流域蛮族(蛮族其实不是太蛮,很多蛮族国家文明程度不亚于炎黄部落)散布其中,最初的封国面积也就一两个县而已,其中姬姓诸侯占到74.65%!在弱肉强食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下诸侯兼并和抵抗蛮族骚扰成了主旋律。随着时代发展个别诸侯的地盘比宗主周王国还大,霸主的地位开始松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到来!
周厉王对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军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捍卫了炎黄部落的自由。可惜改革过于激进,差点被唾沫星子淹死,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共和时代到来。继任者周宣王平衡了各派系,稳定了大局,分封新贵(其中就有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来夯实王室根基。分封制本身制度架构就有问题,过个三五代后关系自然不亲了,兄弟阋墙的悲剧终究无法避免。
郑国的封地原本在陕西华县,第一代国主郑桓公(周厉王的小儿子)是个有眼光的主,周幽王时看到局势不稳就贿赂郐(新郑)、东虢(荥阳)两国,把部落迁到黄河以南,郐、东虢两国在威逼利诱下献出十邑求得自保。后来犬戎打来,郑桓公和周幽王一同被杀,光荣殉国。
郑武公即位后,拥护周平王迁都洛阳,接替了老爹卿的位置。第三届古代奥运会前一年(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灭掉郐,迁到河南新郑,两年后灭东虢,随后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大好政策,为郑庄公率先笑傲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庄公(前743-前701年在位)登上历史舞台后,用二十二年来唱一出欲擒故纵的戏,也就是高中课本上的《郑伯克段于鄢》。正面评价是郑庄公念及亲情、忍无可忍才把弟弟姬段逼走他国,反面评价说郑庄公老谋深算、假仁假义,姬段这个胡狲再闹腾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其实这些评价都过于幼稚,郑庄公不是不想灭姬段,只不过在分封的体制下无法超越时代,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把握来动姬段,到了后世皇权固若金汤,藩王手上没兵没卒,朱棣之后再也没有藩王成功的例子了!
周幽王死后,存在了十年一国二主的局面(周平王和周携王),要不是秦、郑、晋这些诸侯的支持,周平王根本不可能坐稳江山(晋文侯杀携王,周室归一),同样郑庄公父子两代靠着拥护周平王也扩大了自身地盘。因为周平王他姥爷引外敌杀死了他爹,所以鲁国根本看不起周平王,后来鲁惠公擅自用天子礼祭天周王也不敢过问。为了挽回王室的尊严,给近邻(远的鲁国他管不了)一个下马威,周平王拉拢西虢公(前任曾立周携王)来制衡郑国,结果制衡不成功两国互送太子做人质,周王室威风扫地。
第十二届古代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太子从郑国回去后伤心而亡,长孙周桓王即位。年轻人就是火气大,一上台就给郑庄公个撤职处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政坛老手郑庄公派人把王室的庄稼给割了,之后也不去朝见天子,看你能把我怎么着。这年,商丘的宋穆公死,儿子宋殇公即位,堂兄弟公子冯流亡到郑国。本来公子冯要接他老爸宋宣公的班,可惜九年前他老爸尊从他们商朝风俗把位子传给了叔叔宋穆公,叔叔死了也没轮到他就去找外援去了(和吴王阖闾杀堂兄吴王僚一样的理由)。冬天,郑庄公和齐僖公结盟,这是远交近攻的正路,为郑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第二年,卫国的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联合陈、蔡两国替好战的宋殇公讨个说法来了,大概要求郑国把叛国者公子冯交给他们组织的国际法庭来审判吧,顺便把流亡的公子段送回郑国扶正。卫国如此热衷公益可能是姬段许诺割让土地了吧,和袁世凯为当皇帝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一样。郑庄公不负众望,一举挫败多国维和部队。在希腊各城邦举办第十二届古代奥运会的时候(公元前718年),郑庄公派祭足等人把复仇的战火烧向了卫国,在北制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迂回战,改变了以往那种会操式的打法。
第二年,郑庄公主动去朝拜天子,周桓王没有按照既定的礼数招待。公元前715年,郑庄公不经过新领导批准,擅自和鲁隐公恰谈换取许田的议案。许田是鲁国一块和许国接壤的土地,郑庄公谋取此地有吞并许国的野心!种种原因,换地游戏没能玩成,估计郑国在许田布下很多间谍来打探情报。
第十三届古代奥运会这年,北戎骚扰郑国。郑庄公采纳公子突的建议,诱敌深入、切成几块、全部通吃,让戎族有去无回,在战术和战略上可圈可点,捍卫了郑国百姓的自由。一年后,郑庄公联合齐、鲁,以宋殇公不朝天子伐宋,使宋国彻底臣服。到公元前711年,华督杀死宋殇公,和郑庄公一起把公子冯扶上了君位,才彻底改善了两国关系。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主动和郑武公玩换地游戏,使郑国损失了四个邑,后来直接罢免了郑庄公的左卿士之职,老狐狸再次不去朝拜这个孙子辈的天子了!这年夏天,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联合齐、鲁两国攻打许国,展开了对许国的第一轮侵略战。
第十四届古代奥运会前一年(公元前711年),郑庄公和鲁国的换地游戏得到落实,为了拿下许田,郑国搭了一块玉璧。此后郑国有了向外扩张的军事基地,在汉奸的配合下把许国一分为二,郑国军队长期驻扎在许国维护和平。庄公在立嗣上态度不明朗,死后国家陷入几十年的内斗,许穆公才得已统一许国。不过弱国毕竟是弱国,此后郑国九次伐许,终于在公元前504年吞下了这块大肥肉。潇水君不晓得许国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楚国的援助下不久复国,直至战国中期才完全被楚国吸收。
郑庄公在中原春风得意,多次与诸侯会盟,根本没把天子放在眼里。公元前707年,周桓王拉拢陈、蔡、虢、卫,起兵四万攻打郑国。郑庄公发动三万人迎敌,两军战于繻葛,王师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周王室连匍匐在地的威风都保不住了!此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彻底结束,诸侯之间弱肉强食的时代到来!郑庄公还算给足了王室面子,天子中箭当晚就派人去慰问病情,再者打仗之前三军的名称也避讳了!所谓的礼法是要用实力来维护的,郑庄公和周平王还是一个太爷爷呢,到了他这辈竟然大打出手。
利益可以用来提升感情,但感情却无法化解利益冲突。
第十五届古代奥运会这年(公元前706年),北戎骚扰齐国,郑庄公派太子忽带兵挽救了炎黄部落的文明成果。齐僖公想把闺女嫁给太子忽,可这个傻小子拒绝了齐国的外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会盟,达到了个人事业上的顶峰,随后便辞别了人世。
回顾郑庄公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创新的一生,在经济军事(鱼丽阵)等多方面的创新让国家迅速崛起,外交上主动交好齐鲁等大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政治资源,虽然晚年和王室的掐架让他在道义上遭人诟病,不过大原则还是能把握住的。郑国处在四战之地的中原,崛起和发展必然会受众邻国的阻挠,没有齐楚秦晋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基本可以自由发展,庄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确实不凡。
郑武公最多宠爱一个幼子公子段,郑庄公没有吸取教训竟然三个儿子都宠爱,当然三个儿子一视同仁是个好父亲,但却不是好国君,他死后郑国内斗不断。先是权臣祭仲立挺太子忽(郑昭公),后来在强邻宋国的干预下被迫接纳公子突(郑厉公);等祭仲把流亡的郑昭公接回后又被政敌高渠弥杀了,他又立子亹,不巧却被齐襄公给杀了。祭仲再立子婴。祭仲死后,郑厉公这个胡汉三沙回来杀了子婴。郑厉公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国主(第二次在位期间就帮助周惠王平定了五大夫之乱,天子把虎牢以东的周地赐给郑国),谥号为“厉”是因为流亡十七年的他清算历史遗留问题打击面太大了!郑国大地再次呼吸到和平空气时,下一任霸主齐桓公已经出道五年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其实重复的都是一样的故事,诸侯争霸侵夺王权是分封制的必然,权臣(华督、祭仲)和公子威胁诸侯也是分封的必然,制度一天不改革,纷争的时代一天就不会结束。只不过中国后世的皇权社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权力没有了制约必然导致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