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书,记住的部分成为了你。经历的事情同样如此。
原本对于提出问题的环节无感,因为前一天才放下了一个大问题,这会儿似乎没什么问题。结果问题被小伙伴们投中了——如何发掘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那么,好吧,这的确是我想了一年多一直无解的问题,甚至有刻意回避之嫌,今日就让大家“逼”我一把吧!
提问
喜欢陌生的环境,因为没人认识我我就能尝试变换不一样的自己,更放得开。
坐在U型桌的坑里,很有霸道总裁听取各方意见的feel,爽!但是,作为赋能七班最嫩的宝宝,是来寻求建议帮助的。被十几号人轮着问问题,有意思。你问我答,在你问的过程中,丘舵不断地将不合适的问题打回。我意识到用HOW提问的妙处,这样能够逼自己的思维往自己的愿景、解决方案处想,对于被问的那一方,也由于这么提问而避免了对当事人的评判、阻断当事人的思维和讲述意愿。提问内容必须是正向积极的,开放式的,避免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过程中注意到,人们平时的沟通模式就是背向而驰,往往容易进入评判模式。这一招无论是面对他人情绪还是自我反思时都可采用。
A2:下次有同事朋友再找我诉苦吐槽找不到目标拉我共情时,问对方——怎样的生活工作状态你更满意,为了达到那样的状态你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有什么样的优势,你的优势跟理想的职位匹配度有多高......
小同事再来纠结“成年人的爱情不再纯粹”时,问对方——怎样的恋爱状态是你希望的,怎样让你们的爱情经得起世俗的打击,怎样做会令你的父母对你们放心......
厘清,定性,建议
大家问了一圈,进一步给出了各自认为的我想解决的问题,我渐渐发现,核心问题在于,自己的定位不清晰,更没有过硬的技能支持。于是问题范围缩小,变成了——如何知道并提升自己需要提升的职业能力。
丘舵给的A2:
整理大家的建议,筛选出适合自己的——
①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具体一年要多少钱可以满足这样的生活,由这一金额倒推月薪,由月薪去找相匹配的行业职位;
②招聘网站找到感兴趣的职位,投简历去面试,通过HR面谈反馈自身优劣势,同时了解公司职位情况;
③寻找有兴趣行业职位的兼职工作,直接体验。
④链接群内小伙伴了解他们的行业工作。
我的A2:
每天链接一位小伙伴已经立flag了,现再加一个衡量标准——能说得出别人的名字,对上人脸职业是什么的,启发我的地方,并向对方表达我的收获和谢意。
每周做一次理想生活的分析,直到内心认同为止。
1月29号前搜集做行业分析的资料,并尝试分析一个行业,找一名相关行业的小伙伴参考。
每日输出一篇文章,内容文体不限。
总结
回答别人的问题容易,自己说就难了,当时脑子里是挺乱的。不知怎么的竟开始批判起自己来:“这一年成长了很多,现在发现,还是不够,还差得远”,潜藏在心中对职业的小小失望涌出。一方面挖出了我对换工作的回避,另一方面暴露了自己能力不足,总结的时候特别明显,说不出啥,又好像什么都想说。
这一点个人看来是写得说得不够的结果。so......
A2:
本周内完成咱们班故事宣传文章的初稿,请各位提修改意见,改到吐血。
抓住在班上公开说话的机会。
——分割线——
迫切需要一个快速整理思维的方法,比如思维导图,因为很多一闪即逝的灵感、对某段话的疑问思考、当时的心情等等没法很好的捕捉并展开。于是做复盘的时候回忆起来比较困难,静坐着思绪混乱,做着其他事情时上课的灵感才逐渐涌出,输出时思考质量似乎没有上课时想象的高。
观察感受
给自己的勇气点赞。在这个集体里,能量爆棚,很温暖,因为大家都怀着关心的心倾听我的故事,于是我“被看见”了。整体气氛给我的示范作用就是怎样维护一场安全的对话气氛。大家在框架里说话,鼓励的目光让我感到很安全。
当问题“领导给你安排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问题时你怎么办”抛出时,我感受到了压力,但是我本来准备用自己的方式转过去,丘舵打断了,告诉我这就是压力,需要切断,这样的问题不必回答。我想到了之前一次拆书活动中谈到的不安全对话气氛。另外的启发是,遇到压力或不安全感时,先向内观自己的情绪,照顾自己的情绪,不一定要马上作出回应,甚至可以不回应。
在大家给我提意见的环节中,我的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出一些回复的念头,但是,都被我掐掉了,我不断提醒自己,大家都是关心我所以给我建议,现在不是辩论反驳的时候,我这时候需要做个倾听者吸取他们的精华再结合自己实际做判断。
BTW,写A2真的很痛苦,虽然我也没写多少。。。先这样,慢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