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宇妈妈,一个八岁男宝的妈妈。热爱阅读,书写✍,喜欢安静的女子。通过亲子共读和亲子书写✍达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接纳力》2~尊重,这一章节的内容。
尊重~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
一、尊重是在划界限的基础上,基于对生命的信任和欣赏而发生的对人的尊敬和重视。
1、划界限
孩子从出生到三岁之前,是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存在执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得到父母最亲密的爱。在三岁之前没有得到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一生中都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入而亲密的人际关系。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的自由意志已经形成了,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也许事情并不会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代替孩子做事情并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还有预防孩子犯的错,也许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反而打扰孩子在经历中体验和成长。
尊重一个人就是允许他在他所处领地内活出他的自由意志。尊重在划界线基础上基于对生命的信任和欣赏而发生出对人的尊敬和重视。
很多时候我们强化孩子要尊重父母,尊重大人。实际上尊重是独立的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健康关系,需要彼此尊重,作为成人首先要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如何尊重。如果小孩子没有体验过被尊重,长大了很可能既不会尊重自己,也不会尊重别人,甚至他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表达爱的方式,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问题的。
很庆幸,我及时发现了隔代育儿的问题。孩子2岁之前是我自己带的,作息时间。阅读习惯养的特别好,当然婆婆会时不时的过来帮忙,我们一起带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事都是我做,洗衣做饭的事婆婆都包了,我会省下不少精力会更好的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探寻,带孩子探寻各种未知
4~6岁的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智力发育最快,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最强。因此,激发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父母陪伴的关键点。如果方法得当,可以培养孩子一辈子受用无穷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小宝贝喜欢爬上爬下,家长担心磕磕碰碰,24小时不离眼的守着孩子,孩子都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父母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不必强求自己的孩子必须与你期望的性格一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孩子离开妈妈身体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独立的,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理由要求孩子变成你,或者你期待中的那个小孩。
2、信任。相信并赋予责任。相信每个人的内在自尊感,支持彼此在场域中履行自己分内的职责。
陪伴是欣赏,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与欣赏
7~9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和父母需要同时“跨越”的阶段。由于孩子进入小学,有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家长也不得不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这时期,孩子与家长之间容易出现对立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发生,90%多和孩子的学习有关。其实面对孩子的学习,焦虑和急躁完全没有用。父母只要真正放下内心的焦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欣赏,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他,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表现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家长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做他自己,反而他会成长的更快!
3、欣赏。在各自履行职责时,及时予以嘉许。
当然我也不是一个完美型的妈妈,也会发脾气和焦虑,焦虑侵蚀了我的大脑,我对孩子在学习上有所懈怠了,每天我需要很长时间拿着手机,三个书写群的点评,学习群的打卡,压力有点大,对儿子说话语气不是很好,孩子这个年龄自尊心很强,很反感,你越说他越做不好,造成了恶性循环。
通过爱人给出的建议我就改变心态和态度,放松去接纳孩子,我知道孩子的作业确实有点多,没办法,网课时间老师每天给孩子上课也很辛苦的,要配合好老师,管理好孩子,照顾好家庭。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很认真,而且卷子做的全对,看,孩子在放松下的状态思路是很清晰的。我及时的赞美鼓励了他,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的尊重,信任和欣赏。
7岁以上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特别是父母的信任与欣赏。就像阳光和雨露能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你相信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就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父母平时应多用放大镜找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该赞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赞美,让他因被肯定和树立自信心。发现问题时尽量不要当众训斥孩子,保护好他的自尊心。但私下里也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犯错后不修正。教育孩子就像三明治,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建议夹在共情中讲。但每一次教育中都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父母对我的爱都不会改变。
这里有一个意识能量层级图,在图中可以看到。分值200以上称为高振频状态,200以下称为低振频的状态。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同时我也想到了我,我在焦虑,烦躁的时候就处于低振频状态,接纳了爱人的建议,接纳了孩子的一切,我就处于好振频的状态。那么,现在的你是处于哪个振频状态呢?
4、尊敬和重视。尊重每个人在自己职分中的话语权。
全职妈妈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全职妈妈顾名思义就是你没有别的事。全部的职责就是带好这个孩子,什么叫带好?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就好像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有一个绩效考核的标准,任何一个工作都有一个上级一样。全职妈妈的上级通常是在外挣钱养家的爸爸,而挣钱爸爸如果将孩子的成绩和妈妈的价值感挂钩,真的很愚蠢,这种举动无异于抽打妈妈的心。让妈妈的心处于悸动中,这种情形孩子怎能获得爱的滋养?
同时不管爸爸在外面的地位是老板还是高层,在家里的地位,却有赖于全职妈妈的托举。毕竟妈妈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常不在家的爸爸回到家更像一个外人。需要努力才能融入家庭的氛围。就回来一天半天的还没熟了起来就又该走了。在短暂的亲子互动时光里,爸爸的说话语气方式等都有可能有不当之处。如果妈妈挑剔爸爸,那么爸爸在家庭中的引领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何苦呢?一家人何苦互相为难,让对方完成不了自己的分内之事呢?
所以各归其位,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学校是知书达理的地方。序位对了,爱的流动就顺畅自然了。
二、爱他如他所是。在尊重的路上不懈前行。
1、爱己如己所是
在界限内爱自己,允许自己活出自由意志、活出彻底的诚实。
我们在放平心态接纳任何事物,接纳家人,朋友的时候,同样也要接纳我们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内心出现的压抑,允许自己内心的焦躁,允许自己做自己。
当我们深深地爱上那个彻底诚实的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本来的样子。当我们逐渐看见并爱上完整的自己,爱满溢而出,超越了自己的边界,才能真正做到一以贯之地的爱别人如别人所是。这个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活出自己的自由意志才能更好的爱他人接纳他人。
爱他如他所是
在育儿中常常是父母充满爱心地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逐渐地,父母根据社会规范的判断,这件事不应该再做了,或者这件事需要孩子自己做了。然后父母就想将这件事推给孩子,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规律,孩子终究要从依赖走向自立的,如果成人的协助总是那么善解人意。确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成人带着负面情绪拒绝帮忙,又会让孩子求人产生畏难情绪。成人带着强权要求孩子承担,又会让孩子产生屈辱感。
父母给予温暖的言语及略微迟缓的直接帮助,就可以支持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当孩子独立担当时,父母及时给予孩子信任,欣赏,尊重,就可以逐步引领孩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而父母就可以逐渐得体的退出了。
你帮助他帮到他自己为目的支持他思考和做出决定。
作为成人的我们,真的需要小心翼翼,如果真的想要做到爱孩子如他所是,那需要先带着谦卑的心。退后半步,允许孩子本然的发展,不求不给,有求必应,而应的时候。是需要把握尺度的,要让孩子站在主动的位置。比如在孩子想要站起来的时候,妈妈不要主动拉他站起,可以站在他身边,或者悬空伸出手在他够的到的位置。如果孩子需要外界的助力,他会主动借力。当借力不如他自己做更方便的时候,他就会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
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妈妈一旦拥有了接纳力,不仅获取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成就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