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两条消息“运动会怎么没看到你呀”、“我以为你会来给我们加油嘞”。没有回,不敢。是的,不爱回消息,从来如此。是恶习也是陋习,根深蒂固。
关于热闹一词,每次浮现的都是朱自清的那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不想要。关于这一句话的理解,总是时时、处处的变。心境各不相同,但是,不爱热闹是真的。
当运动会的消息发布,他们翘首以盼,当运动交响曲响起,闻者血液沸腾,情绪高涨,当广播传来“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的激昂澎湃播音,甚至连沉寂多日的蚂蚱都会钻出草丛,一探究竟。我可以跟着韵律十足地哼唱,也会好奇正步踏出的一二一的节奏,会为拔河时撕心裂肺的加油声感动,甚至会模仿着运动员、裁判员、啦啦队写出激昂又澎湃广播词。
这种热闹,是我参与的方式。
空闲的周末,朋友家聚餐。一个个好友推门而入,让本来就很欢乐的屋子变得热闹非凡,欢笑声盖过一切,可能这种场景,就是需要欢声笑语来表达。饭桌上,一道道亲手研制的菜色还原了“秀色可餐”的本意,本着尝试的心态每一筷子都是意料之外。当透着各种颜色的玻璃杯相碰,清脆的“砰”声是无声中的有声,是动中的静音,是静中的热闹的缩影。我也可以畅饮几大杯,嬉笑于各种幽默诙谐中,脸颊晕红,情绪慢慢升温,终于,融入到这本来就无比热闹的情景中。周围的欢聚、朋友、美食和酒,一切都是高分贝的标志,但还是习惯把“分贝”维持低压区。
这是我参与热闹的一种方式。
喜欢在陌生的城市闲逛,单独的,结伴而行的,特意的,顺便的,去了好多地方。穿行于高楼大厦,流离于万家灯火,插肩于百态众生,为之定义为热闹。喜欢去当地的商店随便逛逛,谁也不认识,又感觉谁都是熟悉的人,漫无目的,遇到喜欢的东西随便看看。还喜欢去挤公共交通工具,上面集聚着各种各样的人,听他们滔滔不绝,听他们夸夸其谈,看他们柴米油盐,看他们生龙活虎。那是能最快认识陌生城市的捷径,把自己放在这喧嚣中,去感知苍茫与渺小,也是安静地参与这浮世繁华的方式。
喜欢热闹,也参与热闹,只是参与热闹的方式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