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了。
仙剑奇侠传,由一款单机游戏,进化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泛娱乐IP之一,涉及影视、舞台剧、漫画小说、卡牌桌游等多个领域。
但是,近年“仙剑IP”在最为重要的游戏和影视两大领域都遭遇到了滑铁卢。
游戏《仙剑奇侠传6》口碑崩盘;
剧集《仙剑云之凡》成了烂剧;
再加上多部新作前途未卜,真是不禁让人感慨和迷惑。
仙剑IP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如何才能重现辉煌?
①先整理一下时间线
90年代初,由于制作《大富翁》系列游戏大获成功,一个叫姚壮宪的男人在服完兵役后,正式加入到了游戏公司大宇资讯,并得到了公司高层的重视。
这时候他想要打造一款角色扮演类游戏,在总经理李永进的支持下,他与张毅君、谢崇辉等人一起制作出了《仙剑奇侠传》(下称“《仙剑1》”)DOS版。
1995年07月,游戏正式推出,一发便不可收拾。
当时电脑和互联网正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大宇资讯紧跟潮流,为《仙剑1》打造出Windows版本,使得这款游戏病毒式地蔓延到了全中国。
有了《仙剑1》所带来的利润,本来在台湾地区的大宇有了进军内地的资本。
2000年7月,功臣姚壮宪去到北京成立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项目规划与运营管理;
2001年,姚壮宪的伙伴张毅君去到了上海,成立软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游戏制作的环节。
还有一位重要的伙伴谢崇辉则留在了台湾。
谢崇辉眼看姚壮宪远在北京,便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制作《仙剑2》。在制作《仙剑1》的时候,他曾和姚壮宪对剧情结局产生分歧,史称“灵月之争”。
主创团队内部矛盾对仙剑IP有着巨大的影响。
姚壮宪的原计划是让张毅君负责《仙剑2》的制作,没想到在台湾总部的谢崇辉却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到了《仙剑2》的制作权。
第一场内部斗争就此展开。
结果是姚壮宪夺回了制作权,毕竟他才是公认的“仙剑之父”。
而谢崇辉带着他的团队集体辞职,留下了《仙剑2》的半成品。
因为游戏的发布时间已定,姚壮宪有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在匆忙中打造出一款能够媲美《仙剑1》的作品。
2003年1月推出的《仙剑2》,遭遇到了蜂拥而至的差评。
为了挽回口碑,大宇想要尽快推出《仙剑3》,好让大家早日忘记《仙剑2》。
原本姚壮宪授意张毅君制作的《仙剑2》雏形,变成了《仙剑3》。
仅仅半年过后,张毅君完成了任务,由于游戏口碑销量都非常出色,他的功劳也开始与姚壮宪相提并论,以至于后面有了谁才是真正的“仙剑之父”的争论。
抛开游戏性方面的问题不谈,就说《仙剑3》拓展了整个仙剑世界的世界观设定,对于“仙剑IP”来说至关重要。
可以说,没有《仙剑3》的成功,仙剑可能早就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大宇没有把眼光局限于游戏,在21世纪初,对于仙剑改编影视剧的念头就已经有萌芽了。
大宇与唐人影视合作,经历了数年的筹备,改编自《仙剑1》的《仙剑奇侠传》在2005年1月首播。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游戏改编剧集,就此诞生。
虽然故事相比游戏剧情改动较大,部分游戏粉丝不是很满意,但胡歌、刘亦菲、彭于晏等演员的表现和独特魅力,令到之后的同类型题材剧集难以超越。
趁着《仙剑奇侠传》带来仙剑热潮,大宇准备用游戏《仙剑4》趁热打铁。
负责制作的依然是在上海的张毅君,可能是由于他想做出精品的缘故,游戏一直到2007年08月才正式推出。
《仙剑4》的口碑甚至超越了《仙剑3》,可惜,当时的游戏市场环境盗版猖獗,封神的作品并没能给张毅君的软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带来多大的帮助。
仅仅在游戏发布一个多月后,上海软星科技宣布解散。原来张毅君一早就想好了,做完《仙剑4》后,就离开大宇。
姚壮宪曾试图挽留张毅君,遗憾无功而返。
后来,张毅君自己创立了公司,炮制出了质量不错的游戏《古剑奇谭》,并改编成了电视剧,成为了一个仙侠潜力IP。
当初制作《仙剑1》的团队分崩离析,整个中国游戏界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
反正关于上海软星的解散,当时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言,有说张毅君想要抢“仙剑之父”的美誉,有人说大宇不厚道逼走张毅君,各种流言组合起来,剧情都能拍出一部商战片了。
游戏迷们感叹,《仙剑4》再无仙剑。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仙剑IP仍然风光无限。
2009年,1月网络游戏《仙剑online》上线,6月《仙剑奇侠传三》播出,即便口碑都不如之前的作品出色,也无碍仙剑热潮的持续升温。
2011年,姚壮宪带领北京软星科技的团队,开发出游戏《仙剑5》,保持着仙剑IP两年出一部游戏或影视大作的节奏。
只是没有了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制作出来的游戏也不复当年之勇。
2013年推出的《仙剑5前传》,口碑两极分化;
2015年推出的《仙剑6》,直接惨败收场。
多数仙剑迷是失望的,危机也在不知不觉中彻底爆发。
前面是《仙剑online》宣布停服,紧接着是继《仙剑1》班底的解体之后,大宇的又一场大型变故。
想要打造电影版《仙剑奇侠传》的唐人影视在2015年11月29日,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机仪式。
令兴奋的仙剑粉丝始料未及的是,隔天大宇就把唐人影视告上了法庭。
原来,双方有期限的电影版权合同,在2015年11月30日到期了。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唐人想要让胡歌、刘亦菲等原班人马回归,但今时不同往日,都已经是位居一线的演员们很难配合档期,导致电影版项目一拖再拖。
眼看版权合约要到期,唐人就想“偷鸡”一把,突然对外宣称开机的消息。因为在合约期内开机的话,唐人就不用了再给新的一笔版权费了。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仙剑IP的版权费早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搞一个开机仪式以及宣传费用的钱,只是续约所需费用的九牛一毛。
双方反目成仇,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二字。
大宇不想白白错过一笔巨款,让唐人“白嫖”一部电影,于是选择翻脸。
官司还没打完,因为剧版《仙剑5》的问题,大宇再一次和唐人闹上法庭。
《仙剑云之凡》在2013年就筹拍,2015年4月正式备案立项,是属于在合约期内的项目没有争议。问题出在唐人授权了另外一家游戏公司,做了一款配合电视剧上映的衍生游戏。
该游戏表面上不是仙剑,实际上是采用了电视剧的部分内容。
这相当于变相侵犯了《仙剑5》游戏的版权,又“白嫖”了大宇一笔版权费。
大宇肯定是不干的,于是和唐人彻底撕破了脸。
2016年5月23日,《仙剑云之凡》开播。
正是这一天,大宇提出诉讼。唐人不甘示弱,反告大宇侵犯名誉权。
两个东家在打架,《仙剑云之凡》也没好到哪去,口碑收视都惨不忍睹。
2017年1月,大宇和唐人关于电影版《仙剑》的官司打完了。
结局是唐人败诉,不得再拍仙剑相关影视作品。
大宇拿回所有版权,不过仙剑IP却陷入了痛苦的沉寂之中。
搜查百度指数,就可以发现“仙剑奇侠传”关键词热度的变化。
2014年到2016年两年间,搜索热度突然暴涨了6次。
到了2017年到2020年三年间,搜索热度只是在2018年8月小幅度涨了一点。
原因是收回版权的大宇官宣了筹拍电影版《仙剑奇侠传》的消息。
在2015年游戏《仙剑6》、2016年剧集《仙剑云之凡》相继失利后,仙剑IP已经4年没有真正的大作推出了。
不少的骨灰级仙剑迷都逐渐失去了信心和期待。在IP满天飞的时代,玄幻仙侠世界遍地开花,观众各奔东西,仙剑跌落谷底。
被称为“姚仙”的姚壮宪仍在坚守,可是当年一起打江山的“狂徒小组”早已名存实亡,负责影视改编的唐人影视又不再有干系,大宇失去了创造出佳作的班底,仙剑IP的复兴之路,已经变得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②两大问题
回顾完整个仙剑IP的发展简史,可以发现,手握版权的大宇资讯一直都处在斗争状态。
游戏《仙剑1》班底的内部斗争,直接导致《仙剑2》的失败。
姚壮宪和张毅君怀着对游戏的热爱,做出了《仙剑3》和《仙剑4》,大宇却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制作出精品的上海软星科技解散,导致张毅君出走,做出了竞品IP《古剑奇谭》。
合作时间长达10年的唐人影视,确实是做出了违背合同的举动,法院的判决就是最好的证据。不过大宇的选择不是大事化小,寻求一举多得的解决方式,而是直接开撕,拿起法律武器干架。
惩罚了昔日的同盟,却也让仙剑的影视化道路陷入停滞。
试想如果大宇能留点余地,不是和唐人翻脸,而是联合炒作,私下达成利益交换,比如协商票房分成问题,只要让胡歌顺利回归出演电影版《仙剑》,所带来的收益绝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
依靠情怀赢得更大关注度同时,仙剑IP还能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胡歌像小罗伯特·唐尼演钢铁侠那样谢幕,给了粉丝一个交代,大家也不再需要念念不忘地说着“无胡歌,不仙剑”,更好地去迎接下一位李逍遥。
大宇没有处理好公司的内部矛盾,以及与盟友的关系,制作团队无法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创作环境,是导致仙剑IP陷入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导致大宇做出利益至上的决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缺少对仙剑IP的长期规划。
泛娱乐大IP时代的开启,要追溯到80年代,《星球大战》系列的成功令到好莱坞制片厂开始重视系列电影的开发。
90年代末,成为华纳掌门人的阿兰·霍恩开始了他的大片策略。
《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蝙蝠侠》系列,《黑客帝国》系列,都让华纳赚得盆满钵满,整个好莱坞随之患上了“续集泛滥”的毛病。
观众对品质一般的续集逐渐感到厌倦,跳槽到迪士尼的阿兰·霍恩并没有放弃,漫威成为了他的一大利器。
负责漫威影视部门的凯文·费奇和阿兰·霍恩一样都知道,只要一部电影成功,观众就想要看续集。不过他的方式有些不太一样,他把不同的电影系列结合在了一起,组建成一个庞大的电影宇宙。
正是由于漫威电影宇宙的空前成功,全世界都注意到了IP运营的重要性。
不过真正影响到中国市场的,应该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三阶段,11部电影作品中,5部票房超过10亿人民币,其他的都在7亿上下。
那时候已经是2016年,大宇和唐人正在闹别扭,哪还有心思去想要发展仙剑的大IP计划呢?
如果漫威电影宇宙在21世纪初就火爆全球,刚好做出一个仙剑的大宇,或者唐人,也许会考虑到,仙剑的影视化不是拍一两部电视剧完事。
仙剑IP不是生在大IP时代,也注定了大宇原先的规划布局与当下的时代不匹配。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另一个国产IP的身上,那就是《鬼吹灯》。
本来系列小说的原著作者天下霸唱可以让《鬼吹灯》的影视作品更加统一,但当年没有漫威电影宇宙作为参照,没有IP运营的意识,他竟然把版权全部转让了出去。
然后各部小说的版权各种转卖,导致了《鬼吹灯》IP的割裂。
一直到2018年,大宇才正式对仙剑做出了IP运营的规划。
这个时间点说早不算早,说晚也不算晚。
《唐人街探案》和《哪吒》两大IP捷足先登,还有一个《三体》一直在酝酿,谁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漫威宇宙,还不好说。
仙剑IP绝对有着后来居上的潜力。
虽然身在谷底,但仍可以御剑飞行。
③如何复兴?
要重新出山,再现辉煌,关键不是看姚壮宪,更不是看胡歌,而是看大宇资讯这家做游戏出身的公司能够做出怎样的筹划,能否解决25年来,由两个大问题引发的各种难题。
第一个难题,寻找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影视公司。
好莱坞之所以能盛产IP大片,很大一个原因是各大制片厂都能相对统一稳定。
无论是迪士尼只给钱不干预创作的模式,还是华纳喜欢什么都要亲自管理的模式,制作团队的环境是稳定的,很少会因为版权、合同等问题中断创作。
就算漫威公司中间更换过东家,凯文·费奇的工作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是获得了更大的权利。
大宇自己花钱找人拍片是不实际的,毕竟游戏和影视是两码事。早年的两部《仙剑》剧集能拍好,唐人影视功不可没。
为了能让仙剑IP的影视化能够做到统一而持久,找到一家靠谱的影视公司是必须的。
只有东家们能够和谐稳定,仙剑的故事才能够真正地变得波澜壮阔,成为媲美经典封神IP的存在。
第二个难题,姚壮宪需要更多的支持。
姚壮宪被称为“姚仙”,可他终究只是个凡人,是一个专门做游戏的人。
他的精力有限,很难游戏和影视两头抓。
“狂徒小组”的解散已经让他在游戏的制作上显得吃力,《仙剑5》和《仙剑6》的反响都不如预期。
创造出仙剑世界是一回事,能运营好整个IP又是另一回事。
不必高估姚仙的能力,他需要更多人才的帮助,才能够成为类似凯文·费奇那样的人物,建立出一个全新的“仙剑宇宙”。
这就需要大宇有足够的胸怀,给予姚仙更大的支持,以及创作空间。
第三个难题,摆脱“无胡歌,不仙剑”的魔咒。
仙剑IP和胡歌可谓是互相成就,目前两部成功的《仙剑》剧集,都由胡歌主演,哪怕《仙剑三》里面出现了李逍遥暴打他老爸的师傅景天这一突兀情节,仙剑粉丝也忍了。
唐人没有对仙剑的世界观做提前规划,毫无保留地拍出了《仙剑奇侠传》,确实是做出了一部经典剧集,却造成了续集的开展相对困难。
在游戏中,林月如没有彻底死去,《仙剑2》主角王小虎比李逍遥小一辈,剧版《仙剑》却把《仙剑2》的这两个关键点做了大幅度改动,导致想到要拍续集的时候,《仙剑2》的故事没办法改编,强行改编还不如写原创剧本。
与其大费周章,不如直接改编《仙剑3》。
由于故事没有关联性,两部《仙剑》剧集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动。
这导致吸引观众的武器,除了原来游戏中残存的剧情文本,就只剩下了角色和演员。
仙剑游戏的一大亮点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唐人抓住了这一重点,两部剧集都十分注重对角色的塑造,一众演员得到了好角色,自然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
所以,刘亦菲、彭于晏、杨幂、刘诗诗、霍建华,都能依靠着仙剑IP走红。
连续演了两次的胡歌,更是化身成为了仙剑影视剧的灵魂人物。
然而一个IP不可能只依赖一个演员,一个角色。
在游戏中,姚壮宪就刻意回避了李逍遥的名字。
游戏《仙剑5》里面有一个叫“一贫”的角色,一直被一部分游戏迷认为是老年李逍遥。
姚壮宪大可直接用李逍遥的名字,打出情怀牌,促进游戏销量。
但他没有。
如果仙剑只剩下李逍遥三个字,更多的故事将无法展开。
可惜到了影视剧,没有持续性的故事,对胡歌的依赖一下就明显暴露。
随着年岁的增长,年近40的胡歌已经很难再演仙剑故事中的十来二十岁的年轻主角。
本来他是可以演一个中年版李逍遥,继续支撑仙剑剧,可惜他的东家唐人已经不能再拍仙剑影视作品,粉丝只剩下“十年之约”的遗憾。
如今大宇是没有办法弥补这个遗憾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出优质的作品,用演员和角色之外的亮点吸引观众。
具有宏大世界观设定的仙剑世界,还有着超乎想象的探索空间。
第四个难题,脱离游戏的束缚,打造“仙剑宇宙”。
影视化是仙剑IP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仙剑IP进军大银幕是迟早的事。
效仿漫威模式,打造出一个“仙剑电影宇宙”,是一个符合潮流的选择。
大宇能否摆脱游戏的束缚,或许是成败的关键。
影视改编要符合原著精神,但不能完全遵循原著的剧情。
这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只会是一个枷锁。
能够意识到把电影的世界观,和游戏的世界观区分开,对仙剑IP来说百利而无一弊。
漫威电影宇宙做出了正确的示范方式,电影被视作是漫画故事的平行世界,漫画中的钢铁侠,不是电影中的钢铁侠。
对于漫画中的原著情节,电影更多是用“致敬”的方式,而非完全照搬。
一来电影创作者能够拥有创作空间,二来给予了观众新鲜感。
电影版《仙剑》照搬《仙剑1》游戏剧情,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电影和游戏的节奏未必相符合,粉丝看到重复的故事,找到了情怀,提前知道结局却十分无趣。
所以,电影的改编必须要与游戏剧情有所不同。
如果要打造电影宇宙,大宇必须要更耐心,更大胆。
不能急着把一个角色的成长讲完,也不能把全部世界观一下就展现出来,要让观众跟随者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作品去探索,去发现。
比如五灵珠可以作为像漫威无限宝石那样的存在,一部电影只出现一颗;或者一部电影只聚焦一个派别,一两个地方,等到高潮才让所有派别一起同框,联合抗敌。
电影是重新打造仙剑世界观的一个机会。
既然是从零开始,那也不需要太理会原来游戏中的人物关系了。
保留他们的原有属性设定,让他们出现在同一时间线上,震撼程度或许不比复仇者联盟差。
李逍遥大战魔尊重楼,不香吗?
25年的时间,仙剑带来了无穷的回忆。
谁也不希望如此一个IP就此沉沦,变成只能怀念的历史。
所幸一切尚未结束,挫折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
仙剑的故事,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