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第四课学习总结
人类是使用计算机运行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比如简单的计算器到复杂的天气预报。程序由编程而来,编程是一个过程,即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让计算机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解决某类问题的过程。一开始,人们直接使用机器码来编程的,这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原理和细节而且编程的效率低下,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了使更多的人都能使用计算机,人们利用软件的虚拟化手段,在计算机裸机上加上一层又一层的软件(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来隔离硬件的复杂性,降低操作的门槛和难度。软件的目的就是利用虚拟化的手段,最终使得计算机的硬件变成一个可以友好的方式、方便的方式来操纵的接口。
软件由编程而来的。早期是在纸带上打孔编程的,纸带上记录的是机器能直接识别的机器码0和1。但记住由0和1组成的长串机器码是很费劲的,而且容易出错。为了便于记忆指令,对机器码进行了轻度抽象,把操作计算指令用英文代替,便成了汇编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代码后,要用汇编器把源代码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机器码。(汇编语言是跨平台的,但汇编器却不是,不同平台架构的CPU,使用的汇编器是不一样的)虽然汇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编程,但仍然需要了解硬件的细节,为了进一步隔离硬件,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更加接近我们使用的语言,但机器不能识别,所以高级语言源码要在运行前要通过编译解析成汇编语言,再经过汇编器翻译成机器码,最后由链接器连接成可执行程序;或者在运行时解析成机器码。
跑在硬件上的软件都有一些共有的功能,特别是针对底层硬件管理的功能,都是一致的。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我们把这些具有共性的功能抽取出来,专门作为硬件和各类应用软件之间的一个中间界。由此,操作系统就产生了。操作系统向下管理各个硬件部件,使其能正常运转;向上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一个易于理解和编程的接口(函数调用)。操作系统担任的主要功能大体分为4块:1.处理器管理。2.内存管理。3.外设管理。4.文件管理。
遗留问题:程序和软件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