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红梅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鸠摩罗什在草堂寺的十三年,是他一生造诣最高的十三年,好像他以前的岁月都是为他这十三年做准备的。他在此成就了他的一生。终成一代佛学大师。草堂寺也是他最终的人生归宿。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秦岭脚下的草堂寺,抬头可以看到巍巍秦岭,其后是关中平原。1500多年的东晋末年,公园410年,后秦姚兴皇帝的逍遥园里,一下热闹起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和他的弟子搬来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名草堂寺。鸠摩罗什在此译经十三年,有弟子3000多个,译经书共有45部、425卷,鸠摩罗什所译经书水平相当高,能够形象生动的把梵语译为汉语,没有一味生搬硬套,裁掉冗长的篇幅,对一些难懂的加以注解,能够妙笔生花,化腐朽为神奇。所译佛经,通俗易懂,是世界上公认的汉译佛经之祖,其中《妙法莲花经》被后世誉为佛经之王,鸠摩罗什亦被后世公认为汉传佛经奠基人。他能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有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当然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鸠摩罗什出身于西域贵族,其父是龟兹宰相,其母是龟兹公主,他从小就天资聪明,从幼年就受到良好的佛学教育,精通梵语,四十岁时已经在西域成为佛学泰斗。后来龟兹灭亡后,他被后凉之主吕光掳到凉州十七年,他在凉州十七年里,虽然受尽侮辱,但是他痴心不改,潜心学习汉语,钻研汉语言,对汉文化也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语言方面造诣很高。对汉民族风俗习惯,了如指掌,擅长语言的应运。这些都对他日后在草堂寺的译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后来,他被姚兴迎入草堂寺。在草堂寺的十三年中,他把自己毕生所学都用在译经上,从而在汉译佛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终被后代奉为一代汉译佛学大师,汉译佛学的奠基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进草堂寺,首先迎面看到的是正殿,殿门上有四个鎏金大字“佛光普照”“佛光普照”这四个字的含义,是说佛眼开了后,有一束佛光照向宇宙。佛的智慧可以普照到每个人。殿里供奉如来佛祖,黄昏便有和尚在那念经。在佛祖脚下,在落日的余辉中,传来整齐的诵经声,时急时缓,抑扬顿挫。第二座殿里,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殿旁的大理石上惟妙惟肖的雕刻有鸠摩罗什出生时有异像出现。最后面是藏经阁,也有三层木楼那么高,所藏经书颇多。由于鸠摩罗什曾在此译经,草堂寺最终成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发源地之一。大殿旁边的玲珑塔里面存有鸠摩罗什大师的佛骨舍利。大师在草堂寺译经十三年,后在草堂寺圆寂。火化后,佛骨舍利就存在草堂寺。存在用七彩大理石雕琢的舍利塔内。供世人瞻仰。塔外陈放有百合、菊花等鲜花,正开的艳,想是鸠摩罗什的弟子摆放的。在正殿旁边有鸠摩罗什大师亲种的竹林,清脆的竹林郁郁葱葱。有很多粗如杯口。竹林历经一千五百年,死了又长,长了又死,始终陪伴在大师左右。竹林后面有一景点“草堂烟雾”是关中八景之一。相传井底有龙在喷雾。只是我们去的时候,未见喷雾,听说是夏天时,雾气最大,现在是寒冬,小碗口那么大的井口未见一丝烟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是,我们见到了初冬的草堂景物,几株硕大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蛋柿。既好看又可供鸟雀啄食。一株挨一株黄的耀眼的银杏树,在落日的余辉中,在秦岭雄伟而高耸的山峰作背景,在静谧的千年古剎中,充满了神秘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