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免费写作培训微信群,这个群是为了服务某个公众号而建立的。公众号的目标读者是95后、00后,写手则是年纪不等。
所谓免费教写作,简单来说,就是把学员打造成符合公众号调性的流水线写手。这不是贬义,相反,我觉得这种模式非常优秀。
这是一个基础群,有签约经验的还会进入不同等级的高手群。在基础群中,上课,自愿交作业,优秀作业被收录还有一点稿费。写作业频繁且优秀的同学还能被拉到写手孵化群,有机会签约,稿费提高。这对学员们是一个不错的激励。
我浏览了一遍那个号的文章题目,一丝点进去看的兴趣都没有,因为我不是目标人群。
虽然在工作上,我也是针对性作业,也懂得写文也是一种营销的道理,但我偏偏没有这样做。反正特像个傻子一样,陆陆续续发了几篇文章。
最后一次发完后的这个周末,我才打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平台的调性,看它个几十篇、一百篇的。第一篇、第二篇,我可以说我是忍着看完的,看到了第九篇,放弃了,除了几篇书评不错,其它真的看不下去。真想把我刚投出去的两篇文章都撤回来,可惜没有后悔键。
不过想想受众人群是95后、00后也就释怀了。
所以,我也不想继续写了,因为自身无法接受那类型的文章,不想写那些文章,虽然我是个写作新手。但我写东西还要讲兴趣,写没有兴趣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
像我这种情况,肯定会有人觉得我是在拒绝进步、故步自封,拒绝新事物,这样会被时代抛弃的!
我并不认为,因为首先我不是排斥公号文,只是不喜欢跟自己不是一个调性的公号文。
就像咪蒙,大家都知道她只靠写作就能挣大钱,也很羡慕她能挣大钱,但是不代表就能接受她写的东西;就像电影,大家都知道某些烂片能有过亿票房,有很多明星大咖参演,但能挣钱有大咖不代表非得接受。
我们不能说我不看烂片,或者一心一意只拍好片子,就是不接受新事物,被社会抛弃。不挣钱和被社会抛弃是两码事。当然,我不是说那号的文章烂。
不接受这种文章只是口味偏好问题,但我看到偏好之下的东西——一种十分优秀的社群模式:
前面说到了,那个免费写作培训群是服务于某个公众号而建立的,目的是打造符合这个平台调性的流水线写手。
对于冲着写作变现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有人告诉你写公号文的套路、过稿的规律,作业符合要求还有一点稿费,即使退稿,偶尔还有点评。
对于公众号本身来说,虽然前期维护社群需要精力,但很快,学员们就能被打磨成完全符合这个号风格调性的供稿人,保证了公众号大量稿件的需求,而且稿费还低,学员们也乐意。
如果学员文章被选中,他们还自动转发,相似的号也会要求开白,这又保证了粉丝的裂变的可能。另外,如果群主有很多其他大号资源,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文稿供应商啊,真是一举多得,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
2
某问答平台上有个话题“一个人的观念可以老到什么程度?”,有个答案是这样的:妈妈的梦想是我能进工厂,做一名流水线工人,她至今还认为工人是当今时代最好的职业。
无独有偶,另一个答案说,妈妈让她放弃读设计,去读卫校当护士,稳定体面。她不听,遂读了个服装转室内,妈妈让她放弃设计,去当工人,因为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资又高,一个月四千,一年能存好几万。她不听,妈妈还逼她考A2,开货车拉水果……
哈哈哈,在他们那些年代,工人确实很吃香,香港的大货车司机也能在深圳包养两个美人。现在还这么认为,的确有点“傻”得可爱。
时至今日,他们很多人仍然认为铁饭碗就是好,国企就是好,私企给我一万,我也不愿辞掉那两千的乡镇办。
我们都对观念落后的妈妈辈们习以为常,因为社会在更新换代,而部分人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新产品。所以,他们会被淘汰,反正他们老了,也快退休了,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
但其实,无论年龄多少,紧跟社会步伐都是正确的事。
还记得去年淘宝年薪40万招聘60岁以上老年产品体验师的事情吗?其中一个应聘者是83岁高龄的李奶奶。
李奶奶毕业于清华大学,做过8年清华大学杭州校友会秘书长。退休后电脑正兴起时,她就遥遥领先与他人开始学习,如今电脑用的比年轻人还溜。四年前还用起了智能手机,勤学好问的她,经常请那些“小清华”给他们讲区块链、比特币、无人机、机器人……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
而反观,身边有些90、80后“老阿姨们”却无法接受新事物了。
某前同事,80后尾巴,工作非常清闲。上班不是聊八卦,就是泡在网络里,但她三年前没听过大数据,不知道O2O,不懂自媒体,没有软广概念,有人说好就是好。却对跑男、好声音、一大串社会化新闻如数家珍 ,羡慕别人在国企,虽然工资也低但每月发油发大米……
还有一个90后95前妹子,毕业于985学校,却似乎什么都不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她听都没听过,更别说一些新兴事物了,就连看个影视剧也只看国产剧。
她们俩都毕业于985/211,拥有健康的身体、年轻的容貌,却有“老化”的大脑。认知低下、信息闭塞真的不只有爸妈才那样。
3
所以我们很害怕,害怕像妈妈辈那样闭塞、故步自封,被孩子嫌弃、被社会抛弃。
特别是网络上很多不提升认知就会被时代抛弃的言论,让我们更加害怕。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们拼命接受新事物。
于是,出现了什么新兴事物,一定要去接受,不接受是因为你认知落后;出现了一些网络流行语,一定要用上,不用上是你老土;网络上出现很多爆款文章,即使狗屎一样,一定要夸它、接受它,骂它是因为你有思维定式。
前段时间,周杰伦出了一首新歌《不爱我就拉倒》,歌词遭到了网友们的吐槽,说离开了方文山,周杰伦的歌词又土又“粗暴”。其实,看周杰伦自己写的老歌,水平不至于这样的,而且唱了那么久方文山的歌词,“不会吟诗都会偷”了。所以,很大可能是周杰伦“追逐潮流”“装嫩”而已。
真正保持年轻,真正接受新事物不是接受那些表面化、审美偏好化、风格调性化的东西,而是那些东西下面的规律,像为什么会出现、社会需求的变化、新技术、它的运作规律、商业模式、新营销等等。然后把这些规律性、相通性的东西运用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去。
我们可能要懂点自媒体,要懂点公众号,但是公众号的定位则是偏好问题了。我们可能要懂点网络写作的通用性套路和规律,但写不写那类型文章就是口味的问题了。
为了接受而接受视作矫枉过正,尝试新事物是不被社会抛弃的必要方法,但是别被一些“新事物”给绑住了,分散了宝贵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