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在睡梦中,就被附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这声音提醒我,已经是二月二了。
小时候,每到农历二月初二,无论走到哪都能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句子,大街小巷的孩子们,个个背后都带着彩色的“龙尾巴”。(用各种颜色鲜艳的布,剪成小圆形,每两片布之间穿插上秸秆,后来有人为了美观穿爆米花,把这些用线穿成一串,下面是几根红色的布条,整串缝在孩子的肩后。)等我记着这些也明白这些的时候,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佩戴“龙尾巴”的小孩子,可是妈妈告诉我,我长大了,只有小孩才能戴,现在想想,有两个疑点,第一,或许女孩子不用戴;第二,或许我小时候也戴过,只是太小没有记忆。
在儿时的记忆里,这个“龙抬头 ”的日子要“剃龙头”,农村一直有一种说法“正月剪头方舅舅”,(方,就是会使人发生不吉利的事的意思)所以,男人和男孩子们无论这一个正月头发长得多快都不剪,为了不使这一个多月头发太长,人们都尽量赶在腊月底剪头,这样只有一个月,也不会长太长,然后,二月二一到,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就要排队了。
小时候,没到正月二十几,妈妈就开始找出绿豆,挑出里面没有清理干净的沙子和碎壳儿,淘洗干净,然后泡上水。几乎后面的每一天妈妈都会给绿豆换一次水,然后,绿豆开始发芽了。只等到二月二这一天炒上一盘香喷喷的豆芽。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豆芽,问了度哥,度哥对我答非所问,我猜想,应该是春天来了,寓意春意盎然吧!
忽然好奇为什么大家在“二月二”要吃猪头肉,还得去问度哥。
“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北方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三十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十五吃元宵。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才能吃。“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这一年的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后来,“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成了吉祥的象征。
关于为什么要把猪头当作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据资料记载,渊源可追溯到先秦。宋代的《仇池笔记》中曾记录了一个与猪头入馔有关的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腹饥,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俱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亮,熟软甚堪玉箸挑。若把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美馔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大喜之余,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二月二,意味着年已经过完了,该收拾心思好好地为这新的一年奋斗了!
在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年味虽在却渐行渐远。这个民间传统节日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龙抬头”让我们对春天充满了全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