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还是熬夜一族,每天晚上最早也要12点睡觉,晚上跑步或处理些重要的事情。现在学了易效能,改为晚10早5的生活,夜跑改为晨跑,感觉比之前熬夜的时候更充实了。一个人早睡早起很容易的,但是,当我回到家,想老婆孩子跟你同步,这是需要时间的,前期必然会有点困难。
为了能让自己10点休息,我9点就把孩子带回房间,给她讲睡前故事,按照老婆的说法,宝贝听完故事之后,应该很快就会睡着。可是,今天我讲故事,宝贝越听越兴奋,完全没有一点睡意。我努力了一个小时,宝贝依旧没有睡意,我实在没招,就去求助于老婆。
那时已经晚上10点了,按照易效能的文化,这个时间早就应该入睡了,但老婆还坐在电脑前处理事情。我莫名地有点生气:“你不是学时间管理的吗?怎么那么晚还在处理要事?”。我就把孩子交给老婆,自己先回房间休息了,很快就有了睡意,可那小家伙一回房间,就开始玩闹,把我吵醒了,我有点生气。第二天,原本5点起床的,一觉睡到6.30分,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很有罪恶感。
起床之后,习惯性地去外面走一圈,反思一下昨天。发现我再次陷入了“应该”思维。我觉得,当我讲完故事后,宝贝就应该睡着了,但或许,因为爸爸回来了,宝贝很开心,睡不着;我觉得,晚上10点整,老婆不应该处理要事,但是,双11马上来了,事情多,她压力很大。
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她们应该做什么,如果她们没有按我的意志做事,我就很不开心。人在儿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这种“应该”思维,比如说,宝宝认为爸爸妈妈应该对自己好,但随着不断成长,儿童也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权拥有独立的意志,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是应该的,或者不应该的。
什么是“应该”思维?地球应该围绕你转,世界应该按你想法运行,如果不这样,“应该”思维的人就会愤怒。
学习易效能,是为了更高效的生活,当然没错,但是,如果你觉得,你应该每天都很高效,这其实也陷入了一种“应该”思维。当周末假期回家,陪伴家人,一般干不了什么正事,不过话说回来,陪伴家人不是你周末假期应该做的事吗?如果你觉得应该做点别的,保持高效,这也是一种“应该”思维。
当觉察到自己的“应该”思维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