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拾得一本书《生活需要仪式感》,有感而发。相信大家其中不少人读过或者听过,为此我们肯定有些感悟,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些许想法。
其中有一节“他不在你身边,日子也不能将就过”,很多时候,老公经常很晚回来,下班后感觉特别无聊,甚至面对整个房间,都感觉空荡荡的,和他结婚以后来到这个地方,我没有再结交新的朋友,认识的也不过是他那些朋友的老婆,但是说实话,我们基本上谈不上几句,特别客气。
我下午六点准时下班,他基本平均晚上十点才回来,这期间将近四个小时我过的很无聊,唯一的玩伴就是手机了,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的她们,总感觉她们过得真有趣,为啥自己把日子过得如此乏味?上个月在网上买了四五本书,准备在等老公回来的时间里看书打发时间。但是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然后又下载烹饪视频学做菜,感觉日子不能将就过,晚餐总得浪漫优雅。而不是随便点个外卖应付。
我就这样,对自己说好的约定,总是未到期就毁约。这下好了,日子又开始将就过。有一天我做梦,梦见老公失业了,我也被炒鱿鱼了,剩下的日子就是我期盼已久的两人相伴相拥在一起,我在说,他在笑,我想吃麻辣香锅,他打开冰箱就取食材做。。。一切美好的生活画面铺展开,像欣赏一副绝世佳作。事实却不是这样,一切都在偏离轨道,在我向往的美好生活轨迹背道而驰。接下来我们的日子并不是“两人相看两不厌”,而是互相挑剔,他说我懒惰,我抱怨他婚前婚后不一致,他说我强词夺理,我说他翻脸无情。我们之间就像打开了一道冰箱门,空气开始凝固,冷战开始。
从梦里醒来,这个画面停留在我脑海里数秒,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不然老公没开始讨厌我,我已经开始厌恶自己。明明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出去走走认识些朋友,却每天把自己束缚在屋内,只拿着手机荒废时间。那天我开始醒悟,要认真对待生活,每一天都要把生活过得有画面感,当你回想起来,你每做的一件事或者过的每一时刻,你都感觉能回忆画面来。好比下班了,就开始去超市买食材,做今晚想吃的晚餐,再准备点蜡烛,红酒,漂亮的餐具等等,然后再拍拍照,或者不用拍照,自己安静的享受这顿晚餐。出去遛遛狗认识些朋友,有时间的话,待厨艺好些,有些累积的经验,就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生活不就挺好吗。
后来发现这样的日子才是我该有的独立生活,不一定让他陪在身边才能做好这一切,也不用等他在身边,才感受到生活的温度,我们自己其实才是温暖生活的那个人。本来我们出生就注定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然后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能要求或者等待有人来陪伴,我们首先得学会独立,然后我们才能去相拥朋友和家人。不然一直依附他人,他们又如何能一直承受?
所以生活需要温度,我们需要把生活过的有画面感,这样回忆起来总归像一副画册,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