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想从三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01 定位
定位是什么?
定位是为什么人群解决什么痛点。
也就是说,你要探索经营的领域,对象谁,解决他们什么问题和需求。
这也就是所谓生态位的问题。
为什么定位很重要呢?
因为只有定位准确,才能让自己的输出内容变得垂直。
看看很多自媒体写作大V的内容,无不是跟自己经营的内容相关联。
比如,周岭、粥佐罗、K叔、古典、刘润、水木然、九变、欢喜、成甲、赵周等等。
要么是自我成长,要么是自我IP打造,要么是共读共写,要么是商业逻辑,要么是底层逻辑等等。
总之,输出的内容跟自己的关注领域高度契合,通过不断输出,倒逼输入,也就倒逼自己成长,从而快速建立起一种影响力。
相反,对自己而言,就是个比较失败的案例。
自己开始写作的这几个月,写的内容很杂乱,没有章法,没有对自己的定位做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和研究。
最终的结果很明显了,就是内容阅读量很低。
当你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定位的时候,就犹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怎么去建立自己的定位?
在一个训练营看到过一个解释,先找到自己的服务人群,再去寻找他们的痛点。然后通过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做切入点,找到熟悉的商业模式,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益。
说到底,就一句话:用自己的擅长和兴趣,去解决某类人的需求和痛点。
自己的擅长和兴趣,意味着投入精力和付出成本可能会比较小。而解决痛点,则是定位的灵魂。
所以,先找到自己的定位点,是迈出内容创业的第一步。
02 坚持
坚持这个事,对于学习和写作来说,非常重要。
人都是有懒惰心理的,但是成功的人都能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用一种超乎寻常的坚持和毅力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去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研究怎么去坚持做一件事,显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坚持?
坚持,说到底,是一种自律的精神,是一种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
在各种场合和场景下,都看到过很多牛人完美诠释了坚持和自律的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数十年坚持早上4点起床写作,坚持数十年早起跑步10公里,所以让自己有了这么大的成绩。
这难道不是靠坚持得来的成绩吗?
因为事物的运行规律是,一开始会非常的缓慢,到了一定临界点,会出现指数级增长。
对于个人成长亦如此。比如写作,坚持了很久,依然没有结果,但是如何能让自己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到了一定临界点,则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其他事情,譬如健身、减肥、读书、学习等等,无不如此。
就说自己减肥吧,虽然一开始的几个月非常痛苦,但是好在自己坚持了下来,最终的结果至少是让自己满意的。
当你从内心开始坚持一件事,并且做到的时候,是可以做到不惧怕任何困难的。
为什么要坚持?
前几天,在视频号看到一个视频,鲁豫采访彭于晏。
讲的彭于晏关于自律健身对自己心态的影响。他说,我比较痛苦的健身锻炼40分钟,完成了我的计划,我就可以同样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如果我连5分钟都坚持不住,那怎么可能正确看到自己的位置呢。
说明对于坚持而言,不管是谁,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再比如刘德华,作为华人巨星,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坚持保持自己的身材和初心,坚持保持自己的正面形象,几乎没有任何负面新闻。
这其实就是一种坚持所带来的榜样力量。
所以,坚持、自律,是我们成事之本,成事之源。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那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坚持?
需要激励自己,需要认清自己,需要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对我而言,现在减肥健身,是首先要做到的第一件事,通过这件事获得了一种最初的信心和做事的动力。
有了这个信心和动力,我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其他困难和任务。
也就是说,我每天坚持做到了健身运动,那么写作同样可以坚持下去。
对待一件事能坚持下来,前期主要靠意志,后期主要还是靠习惯和自己的不断激励赋能。
说起来有点鸡汤,但是确实如此。每天都给自己打气,都通过写作给自己复盘和动力。
让自己获取一种激励和反馈,别人给不了,那就自己给。
通过每天写作,在写作中反思自己,每天都如此,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
写作,有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出什么成绩,更重要的是先看到自己的成长。
通过写作,梳理自己的思路和逻辑,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03 方法
K叔说,他最近研究家庭教育的系列课程,方法是把市面上能找到的书籍、课程、IP、文章、专栏、视频音频等,都找来学习研究,满满总结和反思,最终为我所用,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课程。
他的这个方法,就是主题阅读法。
虽然我知道这个方法,但是至今没有自己用过,惭愧。
一切的进步,都是从开始做之前想做但一直没有做的事开始。
主题阅读,我一直想做,但却一直没有开始。
这是其一。
“持续力”曾经介绍了一些方法,印象最深的就是回头看。
即自己写的文章,放置24小时,再回头看看,修改完善,才算是这一篇文章的完成。
这就是典型的作品意识。
周岭也非常推崇作品意识,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所谓宁缺毋滥,只有真正把自己的文章打磨好,才算是对读者的尊重和自己的尊重。
写作本质就是一种价值交换。通过你的内容去交换读者的时间。
内容不好、没有价值,那自然得不到读者时间。
看看自己的文章,真正能让读者花时间读完的,几乎没有。
几乎都是几秒到十几秒就结束,典型的点开,没啥亮点,拉到底,关掉。
就跟卖东西一样,你的东西没啥用,质量很粗糙,也没有解决大家的需求,那自然不会有人去买。
所以,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认知修改自己的旧作,显得如此重要。
“任何的初稿都是一摊狗屎。”
在一开始写的时候,要先完成,再完美。
因为如果一开始就过于关注遣词造句,往往让自己连初稿都完成不了。
这是其二。
写作的时候缺乏素材,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硬伤。
没有哪个好的文章,通篇都是干巴巴的道理,一点理论依据和素材案例欧没有。
如何去寻找素材?
这两天看的一篇文章,介绍的一个方法就挺好。
里面说,看到一个新闻或者素材,就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写什么呢?
写这个新闻或者素材,反应了一个什么问题?给了自己什么思考?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一问一答,掌握写作思维范式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素材。
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就很不错。
如何结合自己的写作计划去实施,是下一步的重点。
可以在云笔记中开辟一个新的文件夹,专门放置这类新闻和素材的书写。
这种新闻或者素材都去哪里找呢?
分主动和被动两种。
先说主动。每天浏览各种平台的热搜话题,能触动自己的都去思考和书写,不求写的多,只求抓住本质。300-500字即可。关键是多多益善。
再就是多读书,不要从头到尾读,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到好的地方就记录思考。
再说被动。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信息,比如平台推送、电视新闻、生活中的各种杂事、见到的人和事、听到的人和事等等。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整理这些素材,主动的内容整理3-5个,每个300-500字;被动的内容整理3-5个,每个300-500字。
这样下来,一天整理6-10个素材案例,平均就是2000-5000字的积累。
04 写在最后
关于写作,总结了三个方面:定位、坚持、方法。
分别对应的是战略、心态和战术层面。
评估表现的话,重点还是在心态方面有问题。
战略和战术,都是技术层面。而坚持和自律,则是心态方面。
有时候,人做一件事,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用笨方法坚持下来的人,比研究高效方法但是坚持不住的人,更值得敬重。
所以,有时候,人就应该逼自己一把。
电影《肖申克救赎》中就提到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人生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你不去逼自己一把,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去逼自己一把,就会成天活在焦虑和迷茫里。
知道了方法就要去做,去实践,去行动,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