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新闻:某地有一只公鸡,它的羽毛绚丽夺目、喜好争斗、头顶有高耸的鸡冠,而且时常与母鸡缱绻在一起,有一天同母鸡一样,蹲在鸡窝里下了一个蛋,而且有视频作证。难道公鸡真的可以下蛋?
《逻辑—你以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通过一些小故事,阐述了逻辑学中概念辨析、推理规则,有效论证等基础知识,这些小故事的讲解不会涉及抽象难以理解的具体专业知识,只是从逻辑的角度为大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说逻辑学的知识。每个小故事,都充满了思辨和乐趣。不仅能让我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逻辑知识,而且让我们了解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文章开头的问题答案是:公鸡当然不可以下蛋。
“可是,公鸡不就是有绚丽的羽毛,美丽的鸡冠,好争斗的鸡吗?”
在逻辑学看来,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外延则是概念所包括的对象
公鸡的内涵,它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生殖系统的特点,并不是它的外在特征。也就是,公鸡即使有鲜艳的羽毛,长着鸡冠,好斗等这些特点,但并不是说,具有这些特点的就是公鸡。就公鸡这个概念内涵上,也就是它的本质特征——生殖系统特征——也就是说,公鸡的本质特征表明了:公鸡是不能够下蛋的。如果一只鸡下蛋了,那么它肯定不是一只公鸡。
概念除了本质特征,它还具有其他特征,然而由于这些特征不是本质特征,所以,即使具有这些特征,也不能以此来断定对象属于此概念。也就是,尽管一只鸡有美艳的羽毛,长着鸡冠,具有好斗等这些特点,也不能就说这只鸡是公鸡。
对于这则新闻,用合理的逻辑解释是这样的,有一只具有公鸡外表特征而非本质特征的母鸡,被误认为是公鸡,这只被误认为是公鸡的母鸡下了一个蛋。
——————
如果有人问你:“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就不算是秃子?”
对于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
其实,人们对于一些事情的认知只是一种感觉——这个东西不错,你走得太快了,它看起来不大好,等等。那么,不错是什么意思?走得太快是多快?不大好是什么意思?
量化既是逻辑上对概念内涵的一种规定,也反映人们对于某一概念认识的深入
对于开始的问题: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就不算是秃子?我们可以将“秃子”的内涵来进行量化表述,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平方厘米的头皮上的头发根数不少于5根,那么ta就不算是秃子。
《逻辑—你以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注明,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一个概念的内涵若无法进行量化的说明,那么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含糊而不科学的。只有在进行了量化之后,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才是精准正确以及科学的。
比如“超速”,我国交通法规定,车辆行驶速度超过80km/小时,就是超速。当行驶80.1km/小时,被警察拦下时,我可以说,我觉得开得不快呀,可是从量化的角度上来说,速度是80.1km/小时,就是超速,尽管只快了0.1km/小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也会经常遇到因为表述不清,以及双方对于关键词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沟通不畅的情况。
如果A让B来接Ta,
A对B说:“我在C大街,一个小雕像左边,你来接我。”
A对B说:“我在C大街东边路口10米处,一座大约5米的雕像旁边,你来接我。”
显然,第二个信息能够使B很容易找到A
《逻辑—你以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提出,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只有明确的内涵概念才能具有明确的外延。如果内涵不明确,那么外延也是模糊的。C大街,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这时它的外延就有一公里那么长;如果说明是“C大街东边路口10米处”,那么它的内涵就明确了,从而就有了确切的外延。
另一方面,有些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大小”,“长短”,“高低”等,他们的内涵要通过比较来确定。
Y是大圈还是小圈?它既是大圈也是小圈。它与X圈比较时,Y是大圈;当与Z圈比较时,Y就是小圈。“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以此当我们在讨论它们时,是要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一个小雕像左边”,仅仅说一个“小”,是无法判断到底是怎样的雕像。
很多概念是通过量化确定概念内涵的,量化不仅能使概念的理解精确,而且也有利于交流沟通。
——————
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判断,而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形成推理。另外,推理还要合乎相应的规则。
“有些樱花不是粉色的”为什么无法推出“有些粉色的花不是樱花”?
推理规则之范围(周延)规则:在真推真的过程中,全部(周延)可以推全部(周延),也可以推部分(不周延);部分(不周延)只能推部分(不周延),不能推全部(周延)
周延,是指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判定,那么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者谓项是周延的,反之则不周延。也就是,如果概念的范围涉及全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比如:所有教授都是博士。其中,主项是“教授”,对它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因此“教授”是周延的;而这个判断并没有对它的谓项“博士”做出任何判定,没有说“博士”的全部是什么,因此,“博士”是不周延的。
“有些樱花不是粉色的”,主项是“樱花”,它是不周延的,因为这个判断只判定了“有些樱花”,并不是全部;对于谓项“粉色的”,进行了断定——至少有一种樱花不是“粉色的”,因此,这个判定中的“粉色的”是周延的。
“有些粉色的花不是樱花”,主项“粉色的花”是不周延的,谓项“樱花”是周延的。
根据范围(周延)规则:部分(不周延)只能推部分(不周延),不能推全部(周延),可知,第一句中的“樱花”是不周延的,不能推出第二句中的周延的“樱花”,即“有些樱花不是粉色的”无法推出“有些粉色的花不是樱花”。
——————
推理是根据判断或条件推导出未知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提出论点和论据来进行论证。推理和论证的最大区别是,推理只要遵循推理规则就可以,前提条件可以是假的,比如:“所有的铁都不是导体,所以,所有导体都不是铁。”但是,论证就要求论据是真的,以假的命题作为论据是不能证明任何事情的。比如:“米饭不是可以吃的食物,木头是米饭,所以木头不是可以吃的食物。”这个推理合乎推理规则,但是它不能成为“木头不是可以吃的食物”的佐证。
一天,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以上这个故事,可以说在推理上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说明论证的结论是正确的。
单纯以A和B四两个不同主体为前提,推知“A不能推知B的主观情况”,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因为推知结论是“不能推知”。
以A和B是两类不同主体,两者之间不可比,推知“A不能推知B的主观情况”,这是合理的。
庄子和鱼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庄子推知“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是不合理的;
庄子和惠子都是人,因此,惠子推知“庄子不能推知鱼的快乐”在是合理的。
逻辑是人们思考和交流沟通、彼此表达观点和理解的基础,并且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探究知识,清晰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思想,能够有效地反驳谬论,以及揭露骗人的伎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逻辑学能够提升我们锻炼思考能力,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