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直接将结果呈现为金字塔结构。
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的步骤(在收集数据前):
1)、提出各种假设;
2)、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3)、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4)、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只有假设自己已经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设计诊断框架(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3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
1、呈现现有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组成单位及特定功能;画下理想的状况图,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2、寻找因果关系。
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例如,财务结构、人物结构、活动结构
3、归类分组。
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案例:销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既有半固定因素,又有可变因素。
诀窍在于,在上层分支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并按此线索,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通过回答“是”与“否”,确认或排除其中一些原因。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选择结构图,用来寻找消极结果原因的行动,每次只进行简单的是非选择,二选一,一直进行到能准确了解可能的原因时为止。
最后,向客户进行说明(与理想状态比较,论证变革的必要性/揭示现实的不足):
1)、该结构/系统导致R1,它的现状如何?(即公司现状)
2)、该结构/系统导致R1,从逻辑上分析,它的过去是什么样?(即你过去一直做的)
3)、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它应该是什么样?(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温馨提示:建立的诊断框架是否有效,与“是否”问题的提出密切相关。
诊断框架与决策树和项目评估检查技术图之间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用来提问题,而后两者主要用来阐述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不要相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