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大学之路》
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买了这本书,放在书柜里一直没有打开,这个假期用了20天的时间看完了上、下两册。
作者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有过在这些高校就职的经历,全书从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一流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做了客观、全面的介绍。通过本书能够深入了解到美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以及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点。
“教育改变命运,知识使人自由”,文中美国一流大学大都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独立思考和社交的能力落到实处,首先在专业选择与课程设置上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不是教师能教什么,而是学生想学什么,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大学课堂上教授滔滔不绝,学生睡倒一片的奇怪现场。与我们一进大学就确定专业不同,美国很多大学是在大二、大三才确定专业,前期学习的大都是通识类课程,给与了学生最大的选课自由,一些联盟学校还可以跨校选课如哈佛和麻省理工,这样不仅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做到了优势互补。其次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大多私立院校小班开课不超过20人,而一两百人的大课学校常会请最好的教授来讲授,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质,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当然文中也透露出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见识、眼界与接触的阶层也都因此而提升,这当然也为他的子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副标题“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听起来似乎有点凡尔赛,但不可否认即使是凡尔赛,背后也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奋斗与艰辛。正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通过阅读,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关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正如作者所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终身学习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而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一辈子的学习热情。二是一所大学不在于每条路都不放弃,盲目的追求大而全,而在于能认准一条路,一直坚持下去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斯坦福大学强调创业,麻省理工强调学以致用和动手能力,普林斯顿和耶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哥伦比亚强调在学生培养上宽容和自由,杜克强调对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以及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三是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美国私立院校大多由企业家、慈善家出资兴建,这些慈善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只是为名为利,而是真正为教育事业倾其所有,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创办人斯坦福夫妇不仅将全部财产(约几千万美金,相当于现在十亿美元)捐献建学,更是在斯坦福去世后当大学陷入财政危机时,靠斯坦福夫人省吃俭用、四处奔走、变卖资产才得以走出困境。而哈佛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则是在家族事业破产之后,利用最后一笔遗产去欧洲考察高等教育,最终将哈佛办成比肩牛津剑桥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许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这些大学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但是追求卓越的道路永远为每个人敞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学之路,最重要的是认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认识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