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一名字一旦被叫起,我的脑海里便多了几分思绪,开阔豪迈的诗风,飘香千里的东坡肉,而最突出的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的形象。
苏东坡的人生颇多坎坷,但他仍积极的面对,这便是乐观的表现,我们不妨从他的经历去了解,去跟随他的脚印,去探寻那个始终保持着一个乐观心态的苏东坡。
苏东坡第一次为自己的言论买单,则是调任密州太守,与杭州通判相比是有升迁,但其实是明升暗降,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份,与之前富有的杭州截然不同,不免让东坡的内心有些反差。而当时该地区因实施新法,悲惨的境况,也更是使东坡变得沮丧,这恐怕是苏东坡最难过,悲伤的时光,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颓靡,不妨看一看当时他所写的诗。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可得时,我生日皇皇。”苏轼他摆脱了先前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去“观物化,观我生。”得到宁静与满足,将那些不愉快也就看淡了。乐观地去面对生活,除此之外,还有一句名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乐观豪迈之气,不难感受到,苏轼在密州出任太守,并没有变得消极,而是积极的去工作,帮助那些在新法里受伤害的百姓们,从而使百姓们不禁都敬佩他,以至于“倾城随太守”。东坡对于自己的政绩所感的满足,豪迈之气便倾泻而出,对未来就抱有展望,乐天派的形象亦雕刻出来。
苏轼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莫过于乌台诗案,他被贬去了黄州,做一个无名小官,如同软禁,这无疑是苏轼人生最大的一个挫折,苏轼被迫住在乡里,田间破屋烂瓦,穷困潦倒,而此时的东坡却依然没有放弃,纵使他失去了之前美好事物,他开始去顺应困境,住在乡里田间,便可享受着不曾有过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穷困潦倒,不妨做一名农夫,自给自足。正是依靠这些,以及始终乐观的心境,撑过了那段岁月,或者说对他而言并不是撑过去的,他已经把自己顺应成一个农夫,他很享受这美丽的田园生活。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才有福气”,这是苏东坡的想法,之后的苏东坡一贬再贬,最后到了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没有医生,药物,而他却患有疾病,本是不幸之事,可他却对他人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他这一对于挫折便用乐观愉悦的想法去看待的做法。不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心中的苏东坡,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