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叶
为什么我说忧民不如化民?
有长者和我说位卑不敢忘忧国。
我脱口而出,忧国不如忧民,忧民不如化民,化民不如先感其民,得尊,得心,亦将无需忧之。
这话虽然我说的,这言意,早有先人表述,周树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
首先为何忧国不如忧民?“国”不是一个虚无广大的概念,它的组成是民。尽管民在人类发展以来一直呈如金字塔状,上者得天之光芒,下者得阴雨黑暗。在组成这样的状态时,背景我想大概是因为公信力极强,团结一致对外,大家在要直立的时候,好奇天上的月亮星星,太阳白云,于是让亲朋好友过来齐聚一堂,说我们都好奇,都想看看,都有这个使命,那么大家开始分工合作,搭了人墙,人基,开始哗哗的往上爬……直到见到太阳,蓝天白云……
那么忧国忧民这个词之所以忧国在于忧民前,不是说忧一个制度,一个政府。这个是属于并列条件的,伟人口中的忧国等于忧民,他们深知民贵君轻之理,可这个“民贵君轻”又过于理想化,这又不免有点“弱民”祈求“君”的怜悯,让“君”自己做明君,忧天下,民与君,同座。
这未免过于“不上进”了,成了一个可怜虫不仅仅是时代造成,自身也有原因的,于是有言: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鲁迅先生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每个人是应该有怜悯之心,但不应该是同情,为什么会有同情?因为这个状态可以让自己有优越感,有高人一等的荣誉感。这道理就如小孩子在学语言时,他知道别人说谢谢,他要说不客气,而他对别人说谢谢,也明着要人家说不客气一样,多么的天真无邪。
二
所以我说忧民不如化民。当你真正拥有慈悲心,一定是众生平等的,一定是有海量去让别人和你平起平坐的。所以只要化民,让他们得以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与此世界接洽,相处,自力更生后,有了自尊心,有了自信心,自得其乐后,还需忧他们?无需!国还需忧?无需!
从前老话有: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鱼”和“渔”能不能不停留在技术上,广而延伸?
如今的某些人,直立行走后却弯了脊梁。他们已成性,优越感过强于此社会。便想凌驾之上,又因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很好,为了生存发展,却变得“奴性”,至少他们的“上帝”是这样认为,于是上帝们便不会再“尊重”他们。(你可能会觉得我武断了。)你会批判他们没有修养,你会期许他们自己有修养,会呼吁全社会让每个人都自己有自觉的尊重别人,但是!和孩子一样,这是你帮忙宠出来的,你却要求他们自身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改变所有习惯,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和陷人不义了吧?给别人挖坑,自己站在平地上,让人掉下去仰慕您,这纯属小人行径,冠冕堂皇。
三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行为准则是最牛逼的,但我想,只有强大的包容心,有广阔的胸襟,才能说他有一定修行。
2017.8.20 天昏地暗,理想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