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如何认识道?这可是个烦人的问题,因为道不可见,亦不可闻,更不可触。如果你想凭借目、耳、口、鼻、身、意认识道,那你永远找不到道的真相;它上不明亮,下不昏暗,是个混沌的整体,无边无际不可名状,似乎没有任何状态、任何形象。但它存在的状态就是没有任何状态,它具有的形象就是没有任何形象,这就叫惚恍。
这一大段对道的描述可谓勉强,因为老子费了老大劲说了半天,作为我等蠢蛋,脑袋瓜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迷糊,这“道”到底是什么?很简单,你一旦说道是什么,它就不是什么。道,不会受任何的限制。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似有还无,似无还有,所以,你在任何外境中寻找道,都是错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有若无,实若虚的。但是它又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认识道必须要通过“悟”,悟到宇宙万物最终的那个理是什么?
那个理就是,世界上本没有理,如果你一定认为有个理,这个理就是个伟大的思想,人类有多少个伟大的思想,就有多少个理与它对应。
而道就是全理,任何理都可以包含在它之中。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极其广大,首尾不可见,形容其无空间;不可“迎”、不可“随”是说其无时间,对于道这个无时空的绝对存在,人可以把握它吗?
宋朝诗人苏轼有诗云:“横看城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山中,你看到的任何景象都是山的部分,我们身在道中,对道的任何认识都是一偏,如果你以为掌握了真理,掌握了全部,那也只是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罢了。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谦逊,否则以偏概全,以一斑窥全豹,被人讥笑是小事,把自己祸害了才是大事。
道无空间时间,人是在空间时间中的有限存在,人如何自处?接下来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道,既今之道,但用“古”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为古今对照,道就有了时间的概念。古今相同,何须劳神苦思去远古寻求,只须应和当下,随缘顺势,无执无施即可。
帛书本中,“古”字是今字,“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以今日之道,驾御今日之有。
“古始”是什么状态?道本无时间,又何来始?这个始是针对人类的智识而言,人类智识一出现,始“有名”,所以人类智能出现的前状态就叫“无名”。
有名与无名,对道而言并无区别,对人类而言区别就大了。人类以自己之智识“名”万物,但须经常回到“无名”的状态,所谓“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如果不能“复守其母”,那是不道,“不道早已。”这个理就叫“道纪”。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问题在于,道无古今,可是人有古今,道是全,人之德是偏,在时间的长流中,在每一个特定的阶段人要求全,求全岂可得?不同的时代对全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只注重今之全,而忽略古之全,不知古之全,今之全更不全。
道无古今,为什么老子不直接说“执道,御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偏偏弄个“古”字或“今”字,搅人清梦呢?干脆把古字全去掉,变成“执道,御有,以知始,是谓道纪。”可不可以呢?这样的做法就使“知始”显得很突兀,我把握了道,应和今天的有,与“始不始”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无名”与“有名”的辩证关系,就非常不明显了。
所以,这段话的着眼点在于“古始”和“道纪。”前一部分大谈道之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感触,混沌一片,似无还有,是为了强调“始”之前的状况,也就是人类智能尚未出现的阶段,这个世界是不可分的,中间部分“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一句,是讲人类的智能出现之后,这个世界开始有了区分,是“始”之后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人类想拼命的了解这个混混沌沌,似无还有,无时空的绝对的道,但是这个道却是迎之随之皆不可见,人类只能通过思想极力的揣摸它,但不管人类如何揣摸,如何感悟,搞出来的道都不是道本身。所以,人类对道的理解就只可能是这样一个图式,道—不可道—可道。“道”是指那个混混沌沌的道本身,“不可道”指人类永不可能把这个道说清楚,“可道”指人类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已之偏,努力求全,希望能够与本真的那个道契合。
既然本真的那个道人类永远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够与它契合呢?这正是道的妙用。人活着为了什么?永远向上嘛,永远向上的人才活得充实、快乐,道就给你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如登山,你越往上走,你越觉得奇妙,你看见一朵美丽的花,你似乎把握住它了,它就在你眼前,可是你仔细一看,它还在对面的山崖上呢。如果你登上了山顶,或霞光万丈,或云蒸雾蔚,或雾锁群山,不管怎么样的景色,你可能都会产生与天地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就叫契合。你与天地自然的契合会非常有限,因为人活在高度物质化的文明世界,举头钢筋水泥的丛林,齐眉尾气四溢的车流,一天的辛劳之后,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时时盼望着下一个假日…道不是天地,亦不是大自然,它是天地、大自然的本源,与天地、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尚且困难,何况与道契合呢?
道的妙用就在于,不管是在喧嚣的尘世,还是在宁静的乡间,它都可以提供一个无限的空间让你去向往,让你去感悟,让你去追求。从这个意义来说,到底是“执古之道”,还是“执今之道”,也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时时回到人类智能未显的原始状态里面去,那里没有纷争,只有宁静;没有喧嚣,只有安宁;不需占有,只取所用,万物各为自己的主人,大地不为任何人而美,恬淡、本真、朴素、自然。
这样的状态只能在心灵去找,让自己的心灵能够常常与道契合,这样的状态才是美丽的状态,幸福的状态,平和的状态。有人说你不是讲道永远都搞不清楚吗?搞不清楚才是最妙的状态。就象谈恋爱,之所以热恋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对方,一旦什么都搞清楚了,热情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道之妙就在于你永远都搞不清楚它,所以,如果你爱上它,可以谈一辈子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