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核酸,三天两检,居家办公。生活,在酷热与如何安排好放暑假的孩子的焦灼中,突然又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喜的是可以在陀螺般的连轴转中略略喘一口气,忧的是这样的影响下就业形式更加严峻,收入也又要被结结实实打个折扣。
这个时候放在书桌上的这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映入眼帘,我感觉自己就像封面上那个挂在竹竿上发呆猫,两眼迷茫而呆滞。于是伸出手,在暂时睡不着的夜晚让书籍给自己些许安慰。越来越觉得生活已经不像生活了。
诙谐而深邃的梁先生
《让座的惨剧》中梁先生及其细致的刻画了自己让座却被他人抢座、所让非人、让后尴尬等几个不同的“惨剧”场景,尴尬的绅士和千奇百怪的市井众生相,让人忍俊不禁;在《病》中梁先生对医院、对探病的吐槽,虽然时代不同,但也大为感同身受;随后的《门铃》、《推销术》、《偏方》、《汰侈》等小短文,一方面看到了那泛黄老照片中的旧日生活,又感受到梁先生的博学、对生活的乐观和温文尔雅的儒学气质,很多地方还有显得特别的可爱俏皮。
金句!金句!全是金句!
这个自己原有印象极为不同,记忆中,梁实秋先生是名气极大的,学生时代的很多课文中都有他的影子,翻译了很多国外名著名篇,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但却因为和鲁迅的笔战、自己的一些贵族化的文学观点有一些政治上的阴影。
他翻译的莎士比亚著作唯美大气,语言极富美感,同时又诗意盎然。他的散文感觉总是着眼在一些家长里短的小小细节和场景中,用着朋友闲聊的态度却折射出很多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几乎每篇散文都有金句闪现。
“多少人栖栖惶惶地寻找饭碗,多少人蝇营狗苟地谋求饭碗,又有多少人战战兢兢地唯恐打破饭碗!”——用这句话形容今日的生活,最为恰当不过。
“神也有时候吃硬不吃软。只有红萝卜而不用棍子是不行的。”——对于求雨这一传统行为中的迷信和错乱一句一击即中。
“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时间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论了。他是在“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他自己”。——这岂不就是现如今流行的时间管理的核心理念。
“我想鬼还是在活人的心里。疑心生暗鬼。”——一句道破人性。
爱美食的“生活家”
专门为厨房里的这些食材、小吃和财米油盐写散文的名家不多,梁先生是其中最具美食家气质的。从炸丸子这样的小吃到海参这样的高级食材,从锅巴到白肉,从咖喱鸡到味精,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吃食都能让他从南到北,从中到西,从古至今聊上一遍,配上那细腻的文字,让人巴不得读完就赶快自己依葫芦画瓢操作一番,好大快朵颐。文字也充满了鲜香的味道。
看梁先生的散文集子,就像在看梁先生的生活慢镜头,在很多片段中,依稀能窥见自己生活的镜像,虽然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生活的脉络却始终是大体一致的。而先生面对现实,乐观、积极、睿智、坦诚、幽默、真实的状态,透过文字徐徐缓缓地抚慰着我的焦虑。
拨开焦虑的迷雾,于是生活真的像极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