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类的书籍和电视节目。记得大概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特别想要一套中国通史。当时家里经济情况有点紧张,一套好书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姥爷听说后,找到了在一所中学开书店的老朋友,花了50块钱买了一套定价720的中国通史,从上古到新中国,共十本书。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历史,虽然经济政治农业文化之类的也不大懂,但着实看得津津有味,
《全球通史》是近几年很火的一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的历史学家。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的缘故,我会隐隐觉得西方的学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可能会有所偏颇或者并不全面。客观来说,这种想法真是很无知很狭隘,我们对于西方世界的了解又何尝不是选择性的呢?有时读到某某技术,比如轮子,起源于哪里哪里,而后传入中国,我就会冒出一个想法:“这老头是不是搞错了?”仿佛民族自豪感遭到了挑衅。想想确实可笑,都是人类,分什么埃及中国苏美尔呢?对于已经过去几千年、上万年的事情,说不清楚很正常。至于有人非要争一下孔子是哪国人,面对这种行为,我只想说,孔子是地球人,争个毛线!
这本书其实才读了不到100页,从史前到公元前500年。因为书不在手边,所以能记起来的自然也是印象比较深的。
1、食物采集者
甭管怎么来的了,总之当时地球上只散落着几万人,一小群一小群地过着游牧生活。女人采摘植物、捕捉啮齿动物,男人狩猎大型动物。大家自发行动,没有名义上的领导者,无论男女,人人平等。虽然每天只劳动两三个小时就够一天的伙食了,但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必须要有足够的地理空间做保障,人太多了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他们会人为计划生育,如果部落里人口过多,就会掐死新生儿。总体来说,食物采集者的生活是非常逍遥自在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各种植物为主,辅以淀粉类和肉类,每天工作三个小时,还可以四处迁徙旅游,不用考虑水电燃气网络,也不必担心垃圾分类处理,幸福指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巅峰了。这么美好的日子,后来怎么就变了呢?
2、食物生产者
智慧让人类得以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一步步把人类本身推向“文明的地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有了更趁手的工具,并且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于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发现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自己种植,能获得更加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人类慢慢从食物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
食物生产者不得不在一块固定的地方定居下来,无论是种庄稼还是养动物。如此便带来了新的问题——垃圾和粪便。人们不得不忍受着每日和成堆的排泄物一起生活,而且种植作物要看老天的脸色,遇到了恶劣天气,大概率要饿肚子了。这么糟糕,干嘛不继续采摘狩猎呢?不记得书中怎么说了,我自己认为,原因在于进步是不可逆的。人口已经涨上来了,采摘狩猎已经无法满足生存需要了,人类必须要自己制造食物资源了,而且不得不想办法继续改进技术和工具,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物。熵增理论开始生效。。。
3、阶级与王朝
人类在固定的区域聚居,技术在进步,食物开始有了富余,于是可以有人无需参与劳动,就可以保证温饱。开始是从事类似“跳大神”工作的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可以和神对话,而神决定了世间万物。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劳而获”,于是有了城乡之分,这些无需劳动的“游手好闲之徒”自然也不会闲着,于是社会需要一些共同的规则来建立秩序,军队和统治者开始出现,进而有了原始的法律。
《十二铜条法》特别有名,里面规定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都是为了统治服务的。比较有意思的点在于(后来很多统治者都是这么干的),在结尾的地方特别注明,如有后世不肖子孙胆敢改动这些规定,将不得好死。仿佛恶毒的诅咒可以使他们的统治万古长青。
——————
《全球通史》很好看,它不只是简单罗列历史事件或考古发现,而是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站在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历史进程,从而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才是大格局的智慧结晶。这种智慧会把我们带向哪里呢?我也不知道。历史规律也好,人性本质也好,高薪技术也好,知道与不知道,会怎样呢?但是万恶的好奇心和小小的成就感总是推动着我们向前走,而且没有回头路。
—END—
_________________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