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追剧小别离,号称首部聚焦中学生留学教育大作。讲述了三个家庭,就是目前中国最典型的三个阶层。三个不同阶层的市民家族对于孩子教育,出国留学的现实痛点。一道教育难题,击中了当下百分之九十九的观众。留学像是一道门槛,它代表了背景,资源,机遇和平台。只有有优势,孩子的发展才会前途光明。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信一件事,读书改变命运,现如今很多人都在感慨,寒门再难出贵子。
从小到大,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干不成什么,你就完蛋了。也是这句话,在小别离中,多次出现。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你只有出了国,才能让你更优秀。
中国很多父母喜欢设定孩子的未来,只是想让孩子的美好未来为自己的欲望买单。考试后的成绩名次,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一节课五六百的高价补习班,耗尽自身送孩子出国留学。最终,如果结果差强人意,父母会说一句,我为你付出了所有,你还是没有达到我为你想象的人生。
在当代中国,这个工业化已完成,阶级近固化的社会,贵子的养成,很难再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蹴而就,一定是靠一代代的积累。父母想过的生活,他们幻想的理想生活,跨越阶级的梦想希望靠孩子的未来实现。这是一种传承,但同样是种精神枷锁。
我生活在一座三线城市,经济不发达的根本原因是意识不开放。城市的大多数在信息不流通,资源不优化的节奏中爬行生活。周围人聊起现实,只是觉得很现实,她们热火朝天地说起教育,家庭,婚姻等话题,内容一定不新鲜,观点一定不新颖,最后无非是一声叹息。正如国产电视剧,优点是现实,缺点是太现实。我们只看到现实,没有三观。
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我们不自由。
有的人只是为了富养孩子的观点,不想未来储蓄计划,不考虑自身情况,把所有积蓄用于购买进口的婴儿全套用品,就连吃饭的小勺都不例外,自己却邋里邋遢,从内到外消耗自己。
有的人只是为了正经工作的观点,为了亲戚朋友中的稳定,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兴趣,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面对不如意工作中的无奈。慢慢把自己活成嫌弃现实却又无动于衷的行尸走肉。
我们心里有多少被父母设定的束缚,有多少我们害怕世俗目光限定的圈套,又有多少被自己的恐惧和不安阻拦的未来。
正如一句话所说,对于他人的暴力莫过于,树立一种正确的标准,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我们从一出生就活在被剥夺选择权利的牢笼里。
剥夺我们选择权利的就是父母的期望,世俗的目光,和披着道德的正确标准。
面对现实,自由才是最终解药。
自己要想得很明白,不一定要和别人活得都一样。